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央視點贊:

湛江積極探索海洋經濟新模式

2025-06-24 15:30 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記者卓朝興 實習生關安倩

6月19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大型系列節目《鄉村振興中國行》第四季之《灘涂涌金波 海韻富田園》專題片,生動展現了湛江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積極探索海洋經濟新模式,以產業鏈升級為導向,構筑藍色增長新引擎的實踐成果,引起廣泛關注。

央視節目截圖。

據悉,《鄉村振興中國行》是央視制作的大型紀實專題節目,采用紀實形式,通過縣域單元展現鄉村振興典型案例,聚焦特色產業發展等實踐路徑。在展現雷州半島藍天白云碧海的秀美風光中,專題片介紹湛江市三面臨海,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突破傳統漁業局限,積極探索海洋經濟新模式,通過農文旅深度融合,讓鄉村煥發活力、展現新貌。

特色物產開發  激活鄉村動能

湛江以綿長海岸線和豐富海產品聞名。在雷州紀家鎮豪郎村,幾片水塘中養殖著微小的水蚤,這些水蚤是藥用價值極高的線紋海馬(被譽為“海中黃金”)的美餐。海馬孕育方式獨特,雌海馬將卵子產入雄海馬的育兒囊中,小海馬約三周后出生。海馬生長迅速,兩三個月大時體重是出生時的數百倍,約六個月成熟。豪郎村海馬養殖合作社年繁育海馬數量超120萬尾,各規格海馬干品產量達1200千克,年產值600萬元。

在吳川吳陽鎮大坉村,一條不起眼的蟲子——禾蟲(學名疣吻沙蚤),因其鮮味極佳成為村民的“財富密碼”。禾蟲不僅是煲湯搶手貨,凍干制成茶包也成新風尚。其與稻米的生態套養模式,每畝禾蟲產量約兩百斤,不僅利于稻谷生長,還能增收近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蟲”。從海馬到禾蟲,湛江人通過深度開發特色物產,延伸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技術創新引領  漁業升級增效

在南海之濱的湛江,漁業是重要產業。為擴大規模、降低風險,湛江經開區東海島村民建起成片陸基養殖塘。相比傳統水塘,陸基養殖水溫更可控,利于魚類快速生長,且受臺風等天氣影響小,如同“保險箱”。塘中養殖十多種石斑魚,其中巨型龍躉魚(最大可長至數百千克)因經濟價值高備受推崇。村民通過將龍躉按部位分割銷售,顯著提升其附加值。

為拓展產業,東海島村民引入被譽為海中“千層糕”的馬友魚養殖。馬友魚內臟占比小、無小刺、脂肪含量高,烹熟后脂肪凝固使魚肉分層明顯。憑借適應性強、養殖周期快等特點,馬友魚成為推動東海島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品種。村民不斷尋找產業突破口,更新迭代特色魚類,實現增收致富。

文旅融合賦能   古村煥發新活力

在雷州足榮村,古老的“潮漲出海,潮落趕海”傳統以新方式延續。游客在灘涂尋找鮮味,體驗生動的“自然課”,并將親手捕撈的海鮮自烹成盤中美味。這一體驗項目直接帶動村里十多家特色漁家樂,創造三十多個本地就業崗位。足榮村還依托百年古宅打造雷派風格建筑群,開發雷州蒲編等手工藝品制作體驗項目和非遺研學活動。通過文旅融合,該村每年吸引游客達十萬人次。

在雷州覃斗鎮流沙村附近海域,退潮后顯現的“田字格”孕育著大名鼎鼎的流沙南珠。其品類多樣得益于關鍵的植核技術——將人工珠核精準植入蚌體,利用其分泌的珍珠質包裹形成珍珠。流沙村民堅守并改進養殖方式,不僅將各式珍珠加工成飾品,還將貝殼制成紐扣,珠貝肉開發多款菜品,實現珍珠產業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該片結尾,央視主持人生動總結:因地制宜養殖特色水產,巨型龍躉助力鄉村致富,海中珍奇帶動家鄉產業,文旅結合煥發古村活力……湛江人向海而興、向海圖強,以產業鏈升級為導向,構筑藍色增長新引擎。

編輯:徐衛民
值班主任:莫松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央視報道湛江向海而興的“致富密碼”
  • 湛江南藥煥活力
  • 雷州引種荔枝優良品種“仙進奉”喜獲成功
  • 廣東文理職院2025屆畢業季:學子整裝啟程 師者傳情寄囑
  • 湛江原創童謠《調順網龍謠》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 徐聞邁陳鎮:在北緯20°打造“早熟荔枝”特色小鎮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