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月河街道結合城市文明建設“幸福清單”,提出打造以“讓孝心‘有位’,讓愛不‘兜圈’”為主題的“孝心車位”,旨在解決子女看望父母停車難問題的同時,呼吁年輕人“常回家看看”,進一步弘揚關愛空巢老人的道德文明和社會責任。(據6月24日《湛江日報》)
浙江打造的“孝心車位”,為解決子女看望父母停車難問題提供創新思路,也為湛江在關愛老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方面帶來諸多啟示。
“孝心車位”的實踐展現基層治理的智慧。如今,停車難成為普遍問題,而空巢老人子女探望時停車難的問題應該說更是不容忽視的。浙江敏銳捕捉到這一痛點,以“讓孝心‘有位’,讓愛不‘兜圈’”為主題,在小區合理規劃“孝心車位”,切實解決子女的實際困難,讓親情得以順暢傳遞。值得一提的是配套管理機制:3小時免費時長,“二次提醒、三次失信”的規則,這些既體現人性化又維護公平性,確保車位真正發揮關愛老人的作用。
“孝心車位”背后是城市治理的溫度。從表面看,這只是幾個停車位的設置,但深層次體現的是城市管理者對民生需求的精準把握。在環東花園小區,70%以上居民為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這一創新舉措讓子女探望父母時不再為停車發愁,無形中提升探望頻率。更可貴的是,這一做法將城市管理轉化為有溫度的人文關懷,讓城市空間成為傳遞親情的紐帶。
湛江同樣面臨著老齡化加劇、城市停車資源緊張等問題,如何在學習借鑒中注入本地特色,值得思考。我們既要善于借鑒浙江“孝心車位”的創新經驗,更要立足本地實際打造特色方案。比如,結合湛江老城區道路狀況,可考慮在社區周邊公共停車場設置“孝親專用區”,或在閑置地塊規劃臨時停車位;在文化特色方面,可將“孝心車位”與本地民俗文化相融合,如在車位周邊布置孝文化宣傳欄,讓停車空間成為弘揚傳統美德的載體。
值得注意的是,關愛老人不應局限于停車便利這一層面,還可以推出更多“孝親套餐”。在社區設立“親情驛站”,為探親子女提供臨時休息場所;開通“孝心熱線”,幫助老人解決日常困難;建立“鄰里守望”機制,讓社區志愿者定期探訪獨居老人……通過多措并舉,讓孝親的傳統美德在湛江大地上蔚然成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