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鏘!咚鏘!咚咚鏘!”在黃略鎮中心小學少年宮的操場上,十余頭色彩艷麗的“小醒獅”正隨著節奏騰躍、撲閃,一群身著訓練服的孩子在教練李榮仔的指導下,眼神專注地揣摩著招式要領—— 以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節慶和紀念日為契機,遂溪縣各少年宮打造一批特色活動品牌,有力地促進鄉村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據11月19日《南方日報》)
鑼鼓聲傳遞著激情與力量,“小醒獅”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遂溪醒獅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值得學習,需要傳承。在落實“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醒獅”鬧鄉村學校少年宮,孩子們的“快樂時光”被喚醒,傳統文化“寓教于樂”的功能得到彰顯。可以說,“小醒獅”有大作為。誠如第二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獅舞(廣東醒獅)代表性傳承人、黃略鎮中心小學少年宮的“常駐導師”李榮仔所言:“黃略鎮的醒獅文化深厚,把這項技藝傳給孩子們,就是把家鄉的文化記憶、精氣神一代代傳下去。”從鄉村少年宮出發,當更多孩子愛上醒獅時,這朵傳統文化之花便會在新時代土壤中開出更艷的花。
扎根本土亮出特色,激發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力,消息還說,河頭鎮上坡小學少年宮則將傳統洪拳引入校園,走出了一條“武術育德”的特色之路——該校把洪拳作為核心特色項目,將德育教育、中國歷史與招式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在習武強身的同時明事理、知傳承。無論是醒獅還是洪拳,都是我們雷州半島本土文化的瑰寶,在文化差異化發展中具有核心競爭力。在一敲一舞、一招一式的律動中,孩子們既鍛煉了體魄,又涵養了文化自信。進一步來看,專注于本土特色的鄉村學校少年宮不再是簡單的課外活動場所,而是傳承文化根脈、塑造鄉土情懷的精神家園。可以想見,深耕本土特色文化,孩子們必在鄉村學校少年宮找到有趣的“詩和遠方”,遇到更好的自我。
“小醒獅”的出彩告訴我們,以本土特色文化為內核,將非遺傳承、素質教育與鄉村發展融合,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展望未來,越來越多受本土特色文化熏陶的“小藝人”將在鄉村學校少年宮這個大舞臺大放異彩,成為有文化、有活力、有情懷的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