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云南麗江,每到霜降過后,滿山滿坡的樅樹林里都會長滿小傘似的樅菌。特別是幾場秋雨過后,扒開樅樹下厚厚的一層草叢,就能看到樅菌快樂生長的身影。
別看樅菌長得小巧玲瓏,人見人愛,可這小生靈卻機靈得很,會根據周圍的環境,以巧妙的顏色偽裝自己。如果長在黃土壤里,又被一層新鮮的樅葉所覆蓋,它便會披上一層淺黃的“衣裝”。如果長在土質肥沃的黑土地里,它多半又會以褐烏的一身藏匿著自己,而這種褐烏的樅菌,營養價值是遠在淺黃的那種之上的。
小時候,我家后山長滿了樅樹,遇到農閑,父母便會背起背簍,拿起鐮刀,去采樅菌。由于山高林密,父母每一次上午進山,每每都要忙到黃昏時分,才能回到家中。而每一次歸家,都能收獲兩大簍的樅菌。剛采回的樅菌,圓潤飽滿,色澤艷麗,一個個水靈靈的,披著或純白、或土黃、或淺褐、或深烏的霓裳,頂著五顏六色的“傘蓋”,擎著纖細秀美的“傘柄”,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放下背簍,父母也不休息,將這些樅菌一一攤開在墻角,然后輕手輕腳地再蓋上一層樅葉,以保持它們的新鮮,好在第二天的集市上賣個好價錢。對于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樅菌,父母一邊惋惜地嘆著氣,一邊輕手輕腳地放在面盆里,留待自用。
樅菌的鮮美,是無法用言語描繪的。與老母雞一起清燉,那種香飄四溢的馨香,那種滿腸滿肚縈繞的鮮爽,是任何人工菌種都無法替代的。即便與普通的豬肉一起小炒,那種滑溜爽口、鮮香無比的味道,依然能讓人沒齒難忘。彼時,我家條件艱苦,用老母雞燉樅菌只能是奢望,能割上半斤豬肉改善一下全家人的伙食,大多也只能在賣完樅菌之后,才偶爾為之,因為采樅菌的錢大部分都得用于貼補家用。
我上高中那年的一個秋日,正巧學校放了幾天農忙假。我便嚷著要與父母一起到后山去采樅菌,父母先是不允,讓我學習為重,后經不住我一再堅持,便應諾下來。我背著背簍,跟著父母高一腳低一腳地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走了許久,終于來到一片茂密的樅樹林,我東瞧瞧西瞅瞅,找了半天,一個樅菌也沒采到。正當我灰心喪氣的時候,父親來了,他一邊傳授著采菌的秘訣,一邊做著示范,告訴我樅菌喜歡長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父親的指點下,我依計而行,果然很快就在一顆樅樹下發現了一大堆樅菌,這讓我采樅菌的興致大增。那天,我們一家采了三大簍樅菌,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在回家清理這些樅菌時,父母卻特意選了一些烏深發亮的上等樅菌,特意送到了村里的敬老院,讓那些孤寡老人們嘗嘗鮮。我責怪他們要是把這些上等的樅菌拿去賣了,能換不少的錢回來??筛改阜堑粣?,反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些老人在年輕時都曾幫襯過咱們一家,給他們送點山里的樅菌調劑一下生活,也不過是舉手之勞,何必吝嗇自己的力氣?做人要懂得感恩,才是我們的立身之本!”父母的一席話,像一陣疾落的秋雨,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坎上,對比著自己的自私和冷漠,咀嚼著那意味深長的話語,從采菌送菌中,我體會到了父母的善良,更體會到了親情的可貴。
如今,我早已離開家鄉來到高樓林立的城市定居。但每到秋冬時節,總能通過綠色的郵路,收到父母從家鄉寄來的干樅菌,它依然帶著當年的鮮美和醇香,帶著父母的溫情和善良,滋潤著我的心房,讓我魂牽夢縈,久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