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九洲江畔的家鄉

2024-12-23 09:53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梁華杰

家鄉坐落在九洲江畔,偎依在廣東四大名鎮之一的安鋪鎮西側,從安鋪鎮沿著九洲江南堤悠然西行四公里,便踏入我心中的那方圣土。

我村名為河插村,頗為貼切。在九洲江的河道中央,有一座江心島,仿若廣州的海心沙、長沙的橘子洲頭,四面江水環繞,自成一方天地。島上綠樹成蔭,風景如畫。我出生的那一年,因社會的發展需要改造河道,且島居住出入也不方便,村子就搬遷到河堤之內了。昔日的故地由于樹木茂密且居于水中央,就變成了小鳥天堂。每至傍晚,鳥兒尋食歸巢,成群結隊,漫天盤旋,遮天蔽日,景象極為壯觀,每日都吸引著眾多的游客來觀鳥。鄉間有一愛鳥人士在島上設立小鳥救護站,救護受傷的小鳥,守護鳥類家園。后來,小島也逐漸發展成農莊,島上種上一大片桃花,并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桃花島,不禁讓人聯想到金庸筆下的令人向往的那個小島,如今這里也成為了安鋪網紅打卡點。

安鋪鎮,這座距離出海口約二十公里的古鎮,靜靜守護在九洲江畔。每到漲潮之際,一望無際的江面碧波蕩漾,海天一色,倘若初春清晨,江面彌漫著濃濃的霧氣,沿著江水緩緩流動,仿如天宮里繚繞的仙氣,給這片天地增添了幾分寧靜與莊嚴之感。古人《大霧垂江賦》中“返白晝為昏黃,變丹山為水碧”,仿佛穿越時空,生動地描繪出眼前這如夢似幻的畫面。而對岸江景若隱若現,人在其中,宛如置身海市蜃樓,人置身其間,如入仙境,不知今夕何夕;而若是在深秋傍晚,則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象。夕陽西下,落霞如血映紅了江面,百鳥歸巢,嘰嘰喳喳,此景此情,不禁讓人聯想到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心中涌起對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無限感慨。在兒時的記憶深處,每到漲退潮時,江面上帆船如織,穿梭不息。夕陽西下,天邊被晚霞染得五彩斑斕,江面上風帆點點,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畫面:飛鳥與落霞共舞,粼光與落日爭輝,風帆點點水中央,行人匆匆歸途上。畫面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與詩意的浪漫,成為我心中永恒的記憶。

從安鋪鎮到我村的河堤上,有一個網紅打卡點——文筆塔,它是到安鋪旅游的游客必到的景點之一。顧名思義,“文筆”兩字必與讀書和學問有關,在我們鄉下有這樣的習俗,每逢家里有人將要參加中考或高考,必到文筆塔燒香起愿。每年中考高考前后,文筆塔前都是車水馬龍,人流絡繹不絕,都滿心期待著心想事成。

文筆塔依堤而建,面臨江河,周圍綠樹成蔭,樹上小鳥成群,也是一個悠閑旅游的好去處。若于清晨登上塔頂,迎著旭日東升,眺望蜿蜒江水,極目一望無際的田野,贊嘆祖國的美好山河,必然會心生壯志凌云之感,有氣吞山河之豪邁。倘若是傍晚登高,可聽聞漁歌晚唱,目睹風帆千葉;若是文人墨客,定會吟誦“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思鄉之情深切,乃至夜尋歸途。塔上景色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正是:春夏秋冬盡是景,誰鋪畫卷半空中;晨昏午晚各不同,仙鶴織女丹青懂。

九洲江下游宛如一幅天然繪就的獨特畫卷,這是一個典型的“三角洲”地貌。九洲江流經橫山鎮時,江水一分為二,順勢形成南北兩條河道,在兩河中間經過千百萬年的沉積,形成了一個沖積平原,這種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溝河眾多,既適合耕種又盛產魚蝦,我鄰村就叫“蝦塘坡”,據說以前出現過這樣一番有趣的景象:豬到水塘里滾個泥水仗回來身上都會粘上幾條蝦,故而得名。還有一個村叫“擔蜆港”,人們到河里撈蜆,都是一擔一擔挑回來的,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我村旁的這段河道有著別具一格的奇妙之處——它是咸淡水的交匯處。上游下來的是淡水,海里漲潮上來的是咸水,在這咸淡水交匯處生活的魚特別鮮美,肉質幼嫩,這種魚拿到鎮上賣總是備受青睞,成為搶手貨。猶記得有一年洪水泛濫,洶涌的洪流從上游沖下大量的魚,這些魚原本是生活在淡水的,沖到我村旁這段河道,卻因下游是咸水而不敢繼續前行,于是紛紛集結于此,那是我記憶中九洲江里魚群最為密集的情景,村里男女老少紛紛出動,帶著簡易的捕魚工具奔向河道。把抓到的魚再一擔擔挑到鎮上賣,弄得鎮上的魚真的跌成白菜價了,成為了那段時間村民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趣事,也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獨特而難忘的色彩。

到河里抓魚是村民的一大樂事,我父親尤其喜愛,受他的影響,我兄弟倆也愛上到河里抓魚,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每到暑假,同事們都出外旅游,我卻陪著家人,還有幾個鄰居家的小孩,有時還有幾個同學和朋友,熱熱鬧鬧地去河里捕魚,這時是父親最開心的時刻,他指揮大家分工合作,既像一位指揮官又似一位專家,言語中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每次都會反復講述捕魚的趣事。河里的魚產很豐富,把網撒到河里圍出一片水域,再慢慢收網把包圍圈逐漸收窄,隨著水域越來越小,魚的密度也越來越大,魚兒在包圍圈中到處亂竄,尋找著缺口和漏洞,拼命想逃脫,這時最講究激情與速度了,需要大家齊心協力,迅速連魚帶網一起拉到沙灘上,動作稍慢一點,魚兒就會利用沙丘和水流形成的漏洞逃走。有一種魚,個頭特別大,可惜飛躍能力特別強,輕輕一躍就能飛出水面很高,跳過圍網,逃之夭夭。魚被拉上沙灘上時,就輪到小朋友們登場了,他們負責把沙灘上的魚撿到桶里。每次捕到的魚獲少則二三十斤,多的時候能有上百斤,把魚挑回村里,任鄰居們拿取,有時我還會騎摩托車送些魚給親戚呢。

每到周末回鄉下陪二老,傍晚時分,二老總喜歡帶著我們到鄉間的田地里走走。他們一邊走,一邊講述著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也勾起我們兒時的回憶。這片土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鄉下人將它視作命根子,看著綠油油的禾苗,或是撫摸著沉甸甸的稻穗,都感受到人們對土地的熱愛。父親指著遠處問我“你還記得那片蓮藕塘嗎?”就這一句話,又把我思緒帶回幾十年前。那是一大片水塘,里面長滿了野生蓮藕,任何人都可以去挖,我們經常見有人挖了很多藕挑到鎮上賣,甚是羨慕。讀高中時,有個同學到我家玩,說起這藕塘,還想吃豬腳蓮藕湯,于是讓我母親去買豬腳,我們倆則去挖蓮藕。可哪知道,挖藕也是個技術活,要懂得如何根據荷葉的老嫩、根莖的走向來判斷藕的位置,我們不懂這些,加之水又深,忙活了半天,連蓮藕的影子都沒見到,豬腳蓮藕湯變成了炆豬腳。

在我還是孩童時候,村邊的水稻田里還長野生蓮,禾苗之間零零星星地冒出幾枝荷葉,等到荷花綻放時,點綴在一片綠色的稻田之中,格外地引人注目,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母親知道我們喜歡荷花,在干農活回家的路上,就會順手采摘三兩朵帶回家給我們玩。如今,野生蓮藕早就不見蹤跡了。在離我村不遠處的有一大片的水塘,周圍是終年積水的稻田,前幾年,有人將水塘及連著的稻田搞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蓮藕種植基地。這種品種的蓮藕產量特別高,美中不足是開花不多,我陪二老去游玩過幾次,游人不多,在棧橋上散步,十分悠閑愜意,也算是對兒時荷塘的回憶補償。

在春天開耕的時候,“圍田”里的水太多,需要排干以便春耕。河堤上設有閘口,用于將圍里的水排到九洲江里的。而春季又正好是鯉魚產卵期,鯉魚產卵時喜歡水流的沖擊,所以在水閘出口處,鯉魚多不勝數。這時又成了全村人忙碌的日子,剛開始用網兜去撈,后來又發明了用網床撈魚的方法。具體做法是織一張大網,四個角綁了長繩,再在網中央壓上一塊石頭,提前把網沉在閘口水底,開閘放水時,出水口到處都是魚,這時四個大漢各拉一條繩,一起把網提起,有時魚太多,網只能提到一半高,這時只能先用網兜把網床上的部分魚撈起來,才能接著把網床整個拉起。這時候,鎮上的魚又會跌到白菜價了。

村旁的河道還出產“禾蟲”,這是一種生長在河道灘涂里的小蟲了,大約七八厘米長,像圓珠筆芯一般粗細。禾蟲營養豐富,味道可鮮美,是一種上等美食。它們只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蟲子的成熟期才出現,一年中也只有三五天才有。“禾蟲”趁著大潮游出水面,隨水漂流。村民們使用絲網或者用蚊帳布制作大網兜,攔在水流處,隨波逐流的“禾蟲”就會被裝到網兜中。收獲的多少與所占的“地盤”有關,多的時候一戶人家可撈到一百斤,每斤賣20多塊錢,一天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我們戲稱這是水里漂來的錢。最多的記錄是一戶人家一天撈到500斤。沒占到“地盤”的人,只能用小網兜在水里一條一條地撈,也會有一個豐盛的晚餐。

現在每至周末閑暇,若無公務纏身,我總會踏上回家之路。鄉野之間,仿若塵世中的世外桃源,是心靈得以棲息的凈土,是疲憊生活的能量源泉,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溫馨港灣。回家后,或陪二老共話往昔,追憶逝去的歲月;或漫步田間小徑,飽覽田園美景,靜靜品味歲月的安然與寧靜,直至夕陽西下,余暉將世界溫柔包裹。愿此般美好,歲月長留,永不落幕。


編輯:林霖
值班主任:李映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廉江:紅橙深加工 延長產業鏈
  • 做好“稻田+”文章 煥發田野新氣象
  • 廉江良垌中學百年校慶:校友捐資助力 共話教育新篇
  • 安鋪年糕生產火熱
  • 走進“漆彩世界” 嶺師“光陰的故事”師生漆畫作品展開幕
  • 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開園了!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