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7時5分,湛江西到廣州南C7730次列車開出,這是2025年春運湛江西站開出的第一趟列車。(1月15日《湛江日報》)
1月14日是2025年春運的第一天,車站開始熙熙攘攘,回家的氣氛越來越濃。“回家過年”,短短四個字,承載著國人對團圓的殷切期盼,匯聚成每年春運的浩浩蕩蕩人潮。筆者留意到,與往年相比,今年湛江日報的春運報道中有了更多細節(jié)描寫。而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jié),讓人感受到了湛江春運的溫度。
對于老百姓而言,春運的運力如何,是重中之重。應對增長客流,湛江西站精準實施“一日一圖”,靈活加開凌晨夜間高鐵、重聯(lián)車,增開多對動車組列車;吳川站根據(jù)客流動態(tài)調(diào)整車次安排,雖受施工影響,但仍全力保障運輸能力。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出鐵路部門對旅客“走得了”需求的關切,精準匹配運量與客流量,避免旅客因買不到票滯留,讓回家過年的第一步便順遂無憂。
如果說鐵路運力的提升是一項“硬指標”,那么,諸多服務舉措則讓旅客的出行品質有了很大的改善,鐵路服務“軟實力”得到了充分釋放。比如,為了讓旅客進站候檢更便捷,湛江西站“將安檢通道整體往后移,增加2臺安檢儀,安檢通道由4條增至6條,進站候檢區(qū)域擴大”,吳川站新建站房“面積擴大近4倍,其中候車室面積268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200人候車”。這些改變看似“常規(guī)動作”,卻極大提升了旅客的通行效率。旅客不用在漫長的安檢隊伍中焦急等待,不用在復雜的站臺間匆忙奔波,讓這趟春運之旅變得更加從容。
服務設施的完善,更是將溫暖滲透到每一處角落。從湛江西站的“金海鷗”黨員服務崗,為旅客提供車票退改簽等貼心服務,到吳川站設置愛心候車區(qū)、母嬰室;從增設免費充電區(qū)滿足旅客電子設備續(xù)航需求,到更新衛(wèi)生間設備提升衛(wèi)生舒適度,每一項設施的增設與改進,都考慮到了旅客旅途中可能遇到的不便,為疲憊的旅人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這些舉措真正把“需求”與“供給”做到了精準對接,用心用情去丈量便民利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細節(jié)處最是打動人。
特別值得點贊的,是車站里的“人情味”。優(yōu)化“急客”服務通道,為臨近開車時間的旅客提供快速進站服務;增設12306預約旅客“會合”點,解決預約旅客與客運員會面難題;采取“驗檢合一”,旅客可以先進站,再購票乘車;客運各崗位“服務前移”,實行重點旅客“區(qū)域負責制”;增設下半夜臨時候車室,溫暖服務“不關門”“不熄燈”……春運,不僅是一場交通的考驗,更是一次情感的傳遞。湛江西站和吳川站的種種細節(jié),給旅客帶來了滿滿的“情緒價值”,讓大家在冬日歸途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運輸能力變化、服務質量變化讓萬千旅客回家的路變得越來越簡單,更賦予了春運更多的文化內(nèi)涵。在“變與不變”的演繹中,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那些堅守的身影。每逢春運期間,鐵路職工放棄與家人的團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正是他們用一個個細節(jié),溫暖了春運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