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條2025綠美廣東精品路線日前公布,連接25個綠美廣東森林文化特色打卡點,其中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據2月22日《湛江日報》)
近年來,不少“網紅城市”先后涌現。各地為了站上“流量風口”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綠色旅游是不少地方手中的一張王牌。對于湛江而言,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生態游,則更是王牌中的“王炸”。
2月22日湛江日報報道稱,5條2025綠美廣東精品路線日前公布,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同日,題為《白鷺蹁躚飛 生態畫卷美》的報道,則從記者視角,介紹了廉江安鋪紅樹林的奇妙之旅。透過兩則報道,紅樹林主題生態游的潛力可見一斑。
紅樹林生態游,是一場與自然親密對話的奇妙之旅。紅樹林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具有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功能。發展生態游,能讓更多人了解紅樹林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此外,紅樹林生態游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廉江安鋪紅樹林周邊為例,隨著生態游的興起與地道美食的配合,當地游客顯著增多,居民收入得以提升。生態游還吸引了投資,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當紅樹林與旅游激情碰撞,打開了寬廣的想象。然而,這場“雙向奔赴”沒有完成時。兩者如何更好地牽手,開啟更美好的“詩與遠方”?關鍵在于系統開發以紅樹林為主題的全域生態游。
從實踐來看,有的地方紅樹林景區的游覽路線設計較為單一,游客往往只能走馬觀花地欣賞紅樹林外觀,難以深入領略其生態內涵。因此,應根據不同區域的紅樹林特點,設計多元化線路。比如,麻章金牛島開設水上觀光線路,霞山觀海長廊開辟徒步棧道線路,但如何能沉浸式體驗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豐富層次,依然值得好好思考。同時,要將紅樹林與周邊的濕地、漁村等特色資源串聯起來,打造綜合性旅游線路,這樣才能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讓紅樹林主題生態游不止于“看”。不能翻來覆去都是老套路,而是要“老樹發新芽”“舊綠煥新綠”,不斷把新理念、新故事、新元素植入到景區、線路之中,讓紅樹林之美真正得以轉化為“流量”。
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是提升游客體驗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優化交通設施,確保游客能夠便捷抵達紅樹林景區。另一方面,要提升景區內的服務設施,在合適位置設置觀景平臺,滿足游客拍照打卡需求;合理布局休息區、餐飲區、衛生間等,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服務。尤其是要適應當下新媒體傳播特點,打造“出片”“打卡”等點位,通過創意來制造能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爆款”。
紅樹林主題旅游潛力巨大,能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文旅“流量”,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