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省政府舉行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總體方案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建設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的謀劃部署以及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政策支持舉措等。(2月22日《湛江日報》)
自近代以來,優良海港往往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在區域經濟中,圍繞港口形成的臨港經濟往往是核心支柱。2月21日,《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湛江方案》)發布。重磅政策落地,令湛江再次站到了發展的黃金十字路口。開新局、育新機,我們不禁要問:臨港經濟區,如何臨潮而立?
從媒體報道來看,《湛江方案》有一大亮點——放大優勢。
從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視角來看,臨港經濟區宛如一座橋梁,連接著海陸兩大經濟板塊。具體到湛江臨港經濟區,區域優勢更是得天獨厚。湛江作為廣東對接東盟的重要門戶,與海南自由貿易港隔海相望,烏石港口更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的最近出海口之一。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使湛江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占據了關鍵節點位置,為其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開展國際貿易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就像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憑借地理之便匯聚四方商賈,湛江如今也能憑借此優勢吸引全球資源。通過《湛江方案》的實施,這種區位優勢將得以充分釋放,不僅能提升湛江在區域中的經濟地位,還能促進周邊地區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協同發展,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在產業升級與創新驅動方面,臨港經濟區為產業的高端化、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對湛江而言,更是一條有可能塑造領跑優勢的新賽道。總結世界各地臨港產業發展史,發端于航運經濟、興起于臨港工業、向高端服務業和高附加值產業轉型是典型路徑,荷蘭鹿特丹、德國魯爾區皆是如此,在石化、鋼鐵等重工業基礎上逐步衍生出現代食品、生物制藥、航運金融等新型產業。《湛江方案》中的各項政策支持,為湛江勇闖新賽道配強了引擎。比如在產業發展引導上,立足本地資源與產業基礎,突出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確保在市場中找到獨特定位——發揮本地資源和寶鋼、中科煉化、巴斯夫等重大項目優勢,推進與東盟產業分工協作,著力打造面向東盟市場、服務中國企業的出口加工和服務配套基地。
2月22日,南方日報刊發《臨港經濟區重磅政策發布汕湛省域副中心潛力如何挖掘?》一文,其中提到的兩處“湛江優勢”,同樣很值得我們關注——
其一,“縱觀全國,能將土地資源供給、綜合交通樞紐、鋼鐵石化產業基礎三者集齊的城市并不多見,在東部地區則更為稀有。因此,《湛江方案》提出湛江臨港經濟區打造國家戰略聯動發展的重要支點、面向東盟產業協作的橋頭堡、聯接內外循環產業發展的新載體3個功能定位”;
其二,“在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臨港經濟’兩大概念分別醞釀已久。2021年,廣東分別發文支持在汕頭、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到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啟動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汕頭方案》和《湛江方案》則首次將兩大利好疊加,為兩市的發展提供助力……兩份方案落地后,不僅有望助推兩地經濟,其‘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也將進一步彰顯”。
在這諸多利好交織的關鍵時刻,湛江臨港經濟區欲將機遇轉化為優勢,還需以堅定的決心和務實的行動,穩扎穩打、久久為功……
湛江臨港經濟區宛如一艘蓄勢待發的巨輪,《湛江方案》則是強勁的東風,只要牢牢把握航向,充分利用政策,定能乘風破浪,將自身獨特的區位、資源與產業優勢全方位釋放,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廣闊海洋中,開辟出屬于自己的輝煌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