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遇上“10后”的奇思妙想,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近日,湛江市第三十五小學三年級生蔡維翰與小伙伴陳思廷,在這闋詞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創作——《秋懷二首》,在創作中他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蔡維翰喜愛詩詞,在6歲時便已熟悉掌握了平仄、押韻、節拍、音律等相關基礎知識,7歲起開始寫近體詩,至今創作近體詩60余首。作品散見于《小湛同學》、《中華詩詞》雜志官方公眾號、“湛江詩詞楹聯研究會及二中詩社”微刊等。2024年6月,年僅8歲的蔡維翰正式加入廣東省小作家協會,同年11月,他正式成為湛江市文聯團體市級藝術家協會“湛江詩社”會員,同時是湛江市二中詩社及霞山分社成員,也是中華詩詞學會官方組織“雅韻流芳”詩詞社社員。
蔡維翰在朗誦《將進酒》。
耳濡目染 萌娃愛詩詞
蔡維翰出生在一個富有文學氣息的家庭,爸爸是一名詩人,十分重視對孩子的“詩教”。他說:“詩教,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教學模式及方法,源遠流長。我正是想通過‘詩教’,幫助孩子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文學涵養,培養情感與個性,開拓孩子視野,啟迪心靈。”
蔡維翰3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朗誦古詩詞;4歲時就能背誦《出師表》。6歲那年,蔡維翰成為一名小學生。從此,爸爸就引導蔡維翰嘗試寫詩。
2023年夏天,他反復斟酌修改了許多次,寫了一首五言絕句《初夏》——“涼亭水下嬌,花葉搭成橋。唯見蜻蜓走,熏風吹柳條。”。這首絕句動靜結合,描繪初夏的美景。這首絕句被國家刊物《中華詩詞》雜志官方公眾號收錄,刊登在“廣東省湛江市詩詞楹聯研究會”《詩社擷英聯展》。
爸爸常教導他說:“一首詩詞,必須經過反復修正才能漸成佳品,這是一種寫作態度。只有對自己嚴格了,對作品嚴格了,才能進步!”
蔡維翰。
志趣相投 小伙伴成“詩友”
蔡維翰對詩詞的熱愛,感染了班上許多小伙伴。陳思廷就是其中一位。兩人經常一起討論研究古詩詞寫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日前,在朗誦蘇軾名篇《望江南·超然臺作》時,蔡維翰與“小詩友”陳思廷突然靈感大發,在這闋詞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創作——《秋懷二首》。其后,蔡維翰的父親在兩首詩句意境上整體創作,再由歌手以戲腔曲風的形式演唱,共同創作出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詩酒》。這種全新的、更具感染力的創作方式,將文學與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緊密結合,實現了跨藝術領域的融合與創新。蔡維翰與父親在共同創作中更加親近了。
以作詩填詞為樂,蔡維翰不僅提升了文化素養,還增加了知識儲備,他就像一棵小樹苗盡情地吸收養分茁壯成長!
作 品
悼念葉嘉瑩先生
湛江市第三十五小學三(2)班
蔡維翰
清風伴我讀書時,請教先生學風姿。
只為長吟平仄賦,中華一脈韻文思。
點評:這是七言絕句,格式平起首句押韻,平水韻部四支平聲。維翰學習中華詩詞寫作兩年了,一直以葉嘉瑩先生為榜樣,刻苦鉆研,勤奮練筆,努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指導老師:蔡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