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坡頭區以信用建設賦能鄉村治理的創新做法獲得《法治網》報道點贊。近年來,坡頭區以創建廣東省信用縣為契機,積極探索“信用+”應用場景,將信用體系建設融入鄉村治理各方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3月4日《湛江日報》)
信用體系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石,是提升鄉村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農村信用體系涉及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農村誠信文化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用誠信奠定信用素質,用信用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鄉村。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環境如何變化,誠信都是不變的文明社會底色,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標尺,是良好信譽和無價資產。
坡頭區抓信用建設賦能鄉村振興,注重抓關鍵處,從小切口入手,抓信用監管,推行“智慧監管+失信即辦”模式,實現失信投訴“一鍵下單”快速辦理。依托“小網格”,構建對違法詐騙和失信者群防群治機制。建設“誠信林”和“信用積分超市”,激勵村民積極參與信用建設,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決村民面對的各種問題,構建誠實守信、自律互信的社會氛圍,不斷提升農村信用水平和文明程度。
講信用就是講誠信;講誠信就是守公德。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就是鼓勵守信、懲戒失信;用誠信厚植精神文明底色。講誠信、信用能讓每一個人獲得良心和安寧,能促進人與人之間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助社會和諧發展,帶來社會公平正義。
誠信無處不在,講誠信永遠在路上。城鄉誠信建設都是通用規矩,都是一個目標。鄉村信用建設要始終保持宣傳教育的熱度,打造信用版的鄉規民約。要以信用積分量化村民行為,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實現“誠信兌積分”,用“積分”換物品,把信用運動場景拓展到更多領域,普及到更多村民,讓信用建設賦能鄉村治理,讓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讓文明和諧之花盛開在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