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聽過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嗎?你們知道這個實驗蘊含的原理嗎?3月15日上午,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了“經典馬德堡半球實驗”科學實驗小課堂活動,帶領同學們認識馬德堡半球實驗,進一步了解和感受大氣壓強。
學習的壓力知識。
將膠圈放在半球中間。
無處不在的氣壓
活動開始,老師先讓同學們做一個簡單的小試驗:將兩只手放在桌面上,再用其中一只手輕輕壓住另外一只手,體驗一下有什么感受。試驗完后,大家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感覺桌面有一股力量作用于手掌。
“這就是物理學上的壓力。”老師向大家解釋道,并解說了一個科普小知識: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于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于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接著,老師又舉例說明了固體壓力在生活中的情景,例如一個物體放在地面,就是對地面產生了力;用手推墻壁產生的力等等。
隨后,老師向同學們提問:“既然固體有壓力,那么氣體有壓力嗎?”同學們有的回答有,有的回答沒有。老師解釋道:“氣體也是有壓力的,其中最常見的是大氣壓力。在地球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空氣,叫做大氣,在大氣中的物體都會受到大氣的壓力。所以,大氣壓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在課堂上,同學們學習到了:氣壓的國際單位是帕,氣壓不僅隨高度變化,也隨溫度而產生變化,并且氣壓的變化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
挑戰大氣壓強的實驗
在實驗環節,老師先給大家做一個小實驗,挑戰大氣壓強:用吸盤提凳子。
老師拿出一個大號吸盤,壓在凳子上,然后讓同學們猜一猜,吸盤能否把凳子提起來?眼看著這么重的凳子,大部分同學都猜不能,也有的同學猜能。這時老師拿著吸盤向上一提,只見凳子穩穩地被提起來了,同學們一陣鼓掌。
老師繼續做實驗,把幾張凳子捆綁在一起,然后用吸盤吸住最上面的凳子,再讓同學們猜是否能提起來。這一次,眼看這么重的物體,同學們都異口同聲表示:“不能!”只見老師先用力把吸盤里的空氣擠出來,再用力往上提,幾張凳子竟然也被向上提起來了,見此同學們一陣驚呼。
老師解釋道,這就是大氣壓強的神奇力量。讓大家見識到大氣壓強后,老師給同學們播放視頻《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讓大家了解馬德堡半球實驗的原理和目的,隨后發放材料讓同學們模擬操作馬德堡半球實驗。
本次的實驗操作相對簡單,先把氣管閥的一頭插在一個半球的抽氣管上,再把另一頭插上針筒,然后把膠圈放在兩個半球中間,將兩個半球密封合攏成一個圓球。最后用針筒把球內的空氣抽出,實驗便完成了。這時拔開針筒,兩手扣住兩個半球上的拉環,用力拉扯欲把兩個半球分開,但兩個半球卻絲毫不動。有的同學甚至一人拉著一個拉環,也依然無法把半球分開。
認真實驗。
感受實驗效果。
氣壓幫助生活更美好
到了實驗總結環節,老師繼續用生動易懂的語言向同學們解釋實驗原理:當針筒把半球內部的空氣抽出來后,半球內部處于半真空狀態,而半球的球身被空氣的大氣壓強壓住,從而達到了非常穩固很難分開的效果。
老師繼續通過視頻讓同學們了解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同學們進一步明白了,原來生活中常見的活塞式抽水機、吸管、輸液、壓力鍋等,都是利用了氣壓的原理進行工作的。
這時,老師又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大家都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既然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到大氣壓強的力量,那么為什么我們人體卻沒有感受到身上有壓力甚至被壓扁呢?”同學們對此都非常好奇,卻說不出答案。老師這才告訴大家,原來人的左右大氣壓強是平衡狀態,所以感受不到壓力的存在。
市二十七小二年級的楊智明同學和市十二小原點學校四年級的陳熙同學完成實驗后,正在互相比拼誰的半球更緊固,他們表示:“通過這次實驗活動,我們認識了大氣壓強的強大力量,也深刻體會到科學探索是無窮的。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一定能利用大氣壓強創造更多對生活和人類有幫忙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