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滿載阿曼原油的“新澄洋”輪靠泊湛江港碼頭200#泊位,僅用1小時就完成海關的油品品質檢驗,較以往用時壓縮75%,該輪在港停時較計劃壓降32%。
在湛江港的碼頭上,海風與機械的轟鳴交織,一艘艘滿載的40萬噸鐵礦石巨輪、30萬噸級原油船舶往來作業。而在不遠處的智能控制中心,一場靜默的“科技革命”正在上演——湛江港鐵礦石智能查驗系統與原油自動采樣系統自去年12月12日同步啟動試運行以來,以“AI+”為港口帶來不一樣的變化,打造智慧港口新質生產力。
華南唯一的40萬噸級碼頭
鐵礦石查驗的“火眼金睛”
過去,一船鐵礦石的查驗需要海關人員頂著烈日登船采樣,再進行實驗室分析耗時較長。去年,湛江港集團攜手湛江海關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創新啟動的鐵礦自動查驗系統徹底顛覆了這一傳統模式。
鐵礦石自動查驗系統在智慧場景的集成上,依托近紅外光譜儀、放射性監測儀、AI機器視覺識別等3類新型在線儀器和裝置,將海關查驗順勢嵌入港口生產作業,實現全波段監測、全流程抓拍、全批量探測,在線、實時、無損開展固廢排查、放射性檢測、外來夾雜物檢驗,讓港口查驗監管智能化、數字化、程序化。
在卸貨皮帶機旁,AI機器視覺裝置如同“鷹眼”般緊盯著每一塊礦石。借助深度學習算法,系統可實時識別礦石中3×3厘米以上的夾雜物,準確率超90%;近紅外光譜儀則化身“元素偵探”,瞬間解析礦石成分是否符合海關標準。
“以往通關時長以天算,現在海關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完成實時監測,每批鐵礦石平均通關時長較以往可節省15小時以上。”該系統負責團隊介紹,這套系統每年可節省物流成本1790萬元,船舶在港時間壓縮超30%。值得一提的是,它打通了港口與監管部門的數據壁壘,成為全國首個“港—政—企”智慧聯動的標桿案例,并在招商局集團“圖靈杯”AI大賽中斬獲場景賽道二等獎。
智能查驗系統
原油采樣的“精密手術”
原油采樣曾是港口作業的“痛點”——人工取樣易受主觀因素干擾,夜間作業更面臨安全風險。而湛江港集團運行的原油自動采樣系統,如同一臺“精密手術機器人”,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原油釆樣系統可自動精準采樣,接入帶流量計的原油自動采樣裝置,創新集成流量監測、伴熱輔助、算法預警三大模塊于一體,實現采樣頻次智能化控制、滿足全油品種類采樣、異常情況自動報警,保障原油全過程監管規范、安全、高效。
在湛江港的原油碼頭泊位上,原油通過管線進入自動采樣器,流量監測模塊實時調整采樣頻次,伴熱系統確保油品流動性,算法預警則對異常情況“秒級響應”。這套系統不僅將采樣誤差降至最低,按年均2000萬噸的卸油量,可節約滯期費超1300萬元/年,同時讓海關人員告別了登船采樣的危險場景。
“它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安全與效率的雙贏。”湛江海關相關人員說。
如今,湛江港成為華南首個實現原油24小時全通作業的智慧口岸,為全球能源貿易注入新動能。
智慧港口的“生態密碼”
在“第三次創業”的引領下,湛江港集團堅持全方位創新,奮力突破謀變,瞄準前沿技術攻堅,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4年,湛江港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實施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同比增長189%,新增專利授權39項,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3%,推動智慧港口建設邁上新臺階。
在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聯動格局中,湛江港集團攜手深湛瓊關地港共同打造粵瓊三地“并行港”物流新模式,通過物流模式與配套技術系統的協同創新,成功破解區域物流堵點。運營數據顯示,新模式使三港間船舶裝載率從30%躍升至80%,集裝箱物流成本顯著下降,形成“物流—貿易—產業”的良性發展閉環,帶動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出路唯有創新。”招商港口副總經理、湛江港集團董事長劉彬表示。從AI驅動的品質檢測,到區塊鏈賦能的供應鏈管理,湛江港集團正以“智”促變、以“綠”提質,打造區域強港建設的核心競爭力。
站在華南唯一的40萬噸級碼頭上,遠眺南海碧波浩渺,湛江港的智慧化藍圖已從規劃躍入現實。這座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自行設計建造的深水海港,眼下正以鐵礦石智能查驗、原油自動采樣兩大標桿工程為支點,撬動港口全鏈條數智化革命,其創新實踐為招商局南方散貨母港注入新動能。
湛江港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將持續推動AI、區塊鏈、5G等技術與港口全鏈條深度融合,強化40萬噸級船舶高效優質作業品牌,聚力建設智慧高效、低碳安全的區域強港,為全國港口智慧化建設提供可供借鑒的“湛江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