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氣溫回暖,漁業進入生產繁忙季節。在863基地,基地水產種苗與養殖研究所所長陳奕彬和科研團隊忙得連軸轉。他們每天往返于實驗室、育苗車間和外塘,詳細記錄種苗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這些扎實的一線數據,將成為提升養殖效率的重要參考。
“從去年底到目前,我們的種苗供不應求?!标愞缺蚪榻B,“中興1號”的優秀表現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種苗市場化推廣進度進一步加快。為解決優質對蝦種苗市場需求,基地3萬平方的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和種質資源場已基本完成建設,即將運營,擬本年度年產SPF種蝦產量提升30%以上。
“中興1號”是863基地聯合中山大學歷經近十年的摸索,選育出國內認定的第一個南美白對蝦抗病新品種,破解了種蝦受制于國外的“卡脖子”難題。
從春天出發,一刻也不能耽誤。兩年來,國家863基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不斷加大南美白對蝦培育研發力度,實現了良種再“上新”。
2024年10月,該基地與中山大學聯合開發的南美白對蝦抗弧菌新品種“中興2號”通過國家審定,并開始產業推廣。目前,基地開始選育南美白對蝦快大新品系1個,進入小試階段。
“‘中興2號’獲國家級認證推廣,將進一步增強國內南美白對蝦種質核心競爭力,進一步解決國內種蝦‘卡脖子’問題,將對養殖戶以及整個產業的養殖效益產生較大的促進提升作用?!标愞缺蚪榻B,“中興2號”抗弧菌能力比基礎群體提高20%以上,其養殖成活率、養殖產量同步提升,市場前景廣闊。
除南美白對蝦之外,為拼上中國大黃魚種群人工繁育的“最后一塊拼圖”,兩年來,863基地攜手湛江灣實驗室、廣東海洋大學等單位展開攻關,致力推進硇洲族大黃魚“育繁推”工作。2024年,鑒定和引進多批野生硇洲族大黃魚,并成功馴化和開發硇洲族大黃魚室內工廠化、魚苗培育技術流程和開展人工繁育試驗,取得突破,實現粵西地區首批“陸海接力”大黃魚投放入海養殖,為早日實現其養殖產業化和走向深遠海養殖打下堅實基礎。
“接下來,我們將加快野生硇洲族大黃魚的親魚培育、催產、孵化和人工育苗技術開發,規?;a大黃魚苗,為海洋牧場養殖提供大批優質魚苗?!标愞缺蛘f道。
“這兩年來,863基地得到外界很多的關注,也收獲了許多肯定和鼓勵,但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到重責在肩?!标愞缺虮硎?,苗種是海洋牧場和水產產業發展的源頭,863基地將繼續根據產業和市場的發展需求,開發更多適合產業發展的新品種、新性狀、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標準,助力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