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普及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青少年應對突發(fā)安全事件的能力,團霞山區(qū)委攜手情暖湛江志愿者協(xié)會和霞山區(qū)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近期在霞山區(qū)多所學校開展了“壹基金兒童平安小課堂”活動。
據(jù)悉,此活動覆蓋湛江市霞山實驗中學、市二十八小、市十八小、市三十小、市十四中及市二十二中等學校,累計開設課程208余課時,受益師生達1.1萬多人。課程通過情景模擬、互動游戲等創(chuàng)新形式,系統(tǒng)傳授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及預防地震四大安全知識模塊,切實提升青少年安全防護能力。
學生學習防溺水知識。通訊員供圖
守護生命之舟
在防溺水教育方面,針對湛江沿海地區(qū)溺水事故易發(fā)的特點,課程設置了“水域風險識別”“自救互救技能”等內容。志愿者們通過日常生活真實案例的講解、小組討論和互動體驗“分享與水有關的故事或成語”“憋氣挑戰(zhàn)”“制作簡易救生衣”等,深入淺出地講解溺水危害、危險水域識別及自救互救技巧,增強青少年安全意識。
小頭盔連著大安全
在交通安全課堂上,推動“小頭盔”守護“大安全”。課程結合中小學生出行特點,設計“道路盲區(qū)認知”“安全頭盔防護測試”等互動實驗。志愿者通過圖片對比、場景模擬和視野盲區(qū)實驗,讓學生們學習如何正確過馬路、遠離大貨車以及避免車輛盲區(qū)危險等知識。特別是在“反光條制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親手將熒光材料剪成星星、月亮等形狀制作成獨一無二的安全標識貼在書包上,這不僅讓安全知識“看得見”,更讓每位學生成為流動的“安全提示牌”。
解鎖火災逃生技能
消防主題課程則采用“理論+實操”雙模塊,覆蓋家庭、校園、商場等場景。通過知識講解,教授學生火災的特點以及對煙霧報警器的認識。同時,在介紹滅火毯、逃生面罩等常用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時,利用煙霧報警器進行演示、組織學生們親身體驗逃生面罩的佩戴方法。此外,還通過火災情景模擬小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們思考并模擬應對過程,加深學生們掌握火災發(fā)生時的逃生技巧。
黃金12秒自救錦囊
在地震預防方面,設置“黃金12秒避險”“日常防震應急”雙階段教學。志愿者通過系統(tǒng)化的知識傳遞和互動實驗“地震避險桌游”,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會了“伏地、遮擋、手抓牢”的自救方法,提升防震避險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同學們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責任感。此外,志愿者們還指導青少年準備“家庭應急包”,并制定了“家庭應急避難計劃”,讓安全成為家庭生活的常態(tài)。
據(jù)介紹,此活動創(chuàng)新采用“知識輸入—能力建構—行為轉化”三維教學模式,讓廣大青少年對溺水、交通、火災和地震等各類安全危險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學認知風險能力、自主分析應變能力和協(xié)作互助能力。下一步,團霞山區(qū)委將持續(xù)在全區(qū)中小學校開展“兒童平安小課堂”系列宣講活動,護航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