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紅樹林里養魚蟹 解鎖人海和諧新密碼

湛江為實施“退塘還林”提供實踐范本?

2025-06-19 15:27 來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記者許翠燕 實習生關安倩 圖/湛江市自然資源局提供

在東海島西側海域,有一片370畝藍綠交織的生命網絡——白鷺掠過郁郁蔥蔥的紅樹林,成群的魚蝦在林下水里游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動畫卷。

湛江是廣東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近海灘涂養殖是不少漁民家庭的經濟來源。但圍塘養殖意味著紅樹林的面積減小和破碎化,“退塘還林”勢在必行。

示范區修復后。

為兼顧紅樹林保護修復和沿海群眾生計需求,近年來,湛江積極探索紅樹林種植-水產養殖生態耦合創新模式,解鎖人海和諧共生新密碼。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其中湛江市紅樹林種植-水產養殖生態耦合保護修復案例上榜,被認為“為實施退塘還林提供實踐范本”。

2021年,湛江市自然資源局在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等資金的支持下,充分發揮中央駐粵、省、市在海洋生態、紅樹林修復、水產養殖等多領域多學科技術力量,選擇東海島西側現有養殖塘開展紅樹林種植-水產養殖生態耦合共存模式營造試點示范。示范區總面積約370畝(含原生紅樹林40畝),通過項目實施,共種植紅樹林面積170畝,在保留原有魚蝦混養養殖方式基礎上,增加牡蠣、蟹、革囊星蟲、泥丁等養殖品種,形成水域+林下多層次立體養殖系統。

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系統示意圖。

為了讓紅樹林“種下去”,水產品“養得優”,項目經過科學設計,建立全流程方法體系,突破了水位調控等關鍵技術。科學設計耦合系統布局,保持區域原有紅樹林斑塊,并將廢棄堆島、廢棄內塘以及地勢較高的區域擴展為種植區;精準調控水位設計,滿足不同潮帶紅樹林植物和養殖水深需求。

因地制宜種植紅樹植物和養殖品種,構建多層次生態養殖系統。示范區在保留區域現有的以縊蟶、魚蝦混養粗放模式基礎上,增加牡蠣、魚類、蟹、泥丁等養殖品種,形成了縊蟶+牡蠣+魚+蟹+泥丁等多品類耦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其中,牡蠣、魚類、蟹的養殖在紅樹林潮溝實行零投喂的自然養殖,泥丁在紅樹林林下土壤自然養殖,不僅人工成本低,而且也減少了精加工飼料投放帶來的水體污染等現象發生。項目還著力培育高附加值品種,創新黃油蟹高效培育技術,助推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耦合模式下收獲的牡蠣等養殖產品。

示范區建設完成后,原來的養殖戶除繼續開展養殖活動,還經過了技術培訓和聘用,負責后期紅樹管護和各類設施的穩定運行,成為“護林人”。技術單位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和后期監測,主管部門不定期監管,建立由養殖戶-技術單位-主管部門組成的社區共管模式,形成可持續保護合力。

經過3年的生長和管護后,示范區紅樹覆蓋面積比例由10%提高到60%,紅樹植物保存率達到90%,養殖產品生長情況良好,實現紅樹植物“種下去”,水產品“養得活”,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探索出了一條兼顧沿海漁民生計與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創新途徑,為我國沿海地區退塘還林和紅樹林營造修復任務的完成提供了示范樣板。

編輯:徐衛民
值班主任:羅穎露
值班編委:鄭時雨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全聯集采冷鏈物流園在湛投運  15萬噸級智能冷庫群投產
  • 大家齊發力 加速除災痕——吳川防汛救災復產現場直擊
  • 全球水產頂流“尖貨”匯聚水博會  湛江“鮮”“鏈”動全球市場
  • 遂溪楊柑鎮:三級聯動織密“安全網”  燃熱外移守護萬家安
  • 市救助管理站舉辦“6.19開放日”活動
  • 客商云集謀“鮮”機!2025年第十一屆廣東國際水產博覽會開幕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