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端午的鴨乸粽

2025-06-01 15:44 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梁敏

端午節,又叫五月節、端陽節、龍舟節。汪曾祺在散文《端午的鴨蛋》里,寫到他的家鄉過端午節,“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十二紅”里有咸鴨蛋。在我的家鄉雷州半島,端午節插艾、掛香袋、吃粽子。

小時過端午節,印象中不大受重視。插艾,五月初一這天,一大早,母親起來,去自家門口折幾小把艾草,插到門楣上。艾葉青青,隨風搖曳,看著心情很美。艾草有香,不濃郁,淡淡的,好聞,要湊上去輕嗅,方感覺得到。掛香袋,僅記得一年,母親做了一個小小的香袋,帶了一天就拋之腦后。壓軸戲是吃粽子,一種鴨乸粽。

鴨乸粽,“乸”是母的意思,粽子的外形像鴨母,因而得名。鴨乸粽先要編織粽兜。編織粽兜的材料,要用到一種簕古葉。簕古生長在村子野地,其形和菠蘿類似,不過比菠蘿高大。簕古的葉子是包粽子的天然原料。采摘簕古葉回來,將葉片兩邊和脊背的刺去掉,清洗干凈,就可以端坐下來編織了。然后清炒好糯米,填進粽兜,最后蒸煮即可食用。熬煮后,鴨乸粽褪去了原本鮮嫩的綠色,呈淡褐色。一鍋粽子開蓋,煙霧升騰而起,簕古葉和蛤蔞葉的草本香氣混合,再與餡料肉香碰撞,香氣撲鼻的鴨乸粽令人垂涎欲滴。

鴨乸粽粽兜編織難度大,能編會編的人很少。家里極少做這種粽子。依稀有一年,村里的孩童,提著鴨乸粽出來炫耀,母親望到我眼巴巴的可憐樣,不會做也沒有時間的她,天不亮起床,去村頭采摘簕古葉。自我琢磨半天功夫,總算編出一個鴨乸粽兜來。然后炒作餡料,塞到鴨乸粽兜里,蒸煮。端午那天,我提著它出來玩,玩伴們一看,笑得前胸貼后背。我的鴨乸粽,瘦骨嶙峋,和他們的一比,相形見絀。他們的粽子,鴨乸屁股滾圓,身子肥碩,脖子長長,嘴巴扁扁,栩栩如生。不過,我并不感到難受,大膽展示,并告訴他們粽子的來歷。他們聽后,反過來安慰我。剝開帶有簕古葉特殊香味的粽子,咬幾口后,我驚呆住了。我咬到肉了。雖然僅僅是一小片肉,也讓我大飽口福。要知道,那時肉貴,就是一日三餐,也要十天半月才吃上一回。同伴們的粽子呢,沒有餡,只是白白的糯米。他們對我露出驚訝的神情。

少年時,我還吃過一兩次鴨乸粽,粽子里也沒有餡料,也只是白白的糯米。再之后,我離開村莊、離開縣城,在城市間漂泊,與家鄉漸行漸遠,鴨乸粽也隨之淡出我視野,留存于記憶深處。

在外久了,飄零不定的生活使人身心俱疲,對家鄉思念愈濃。因要考慮今后的發展方向,那年離職后我暫時寄住在老鄉的出租房里。幾日后,老鄉收到家人寄來的鴨乸粽。晚上,我們陽臺對坐,品嘗鴨乸粽。那淡淡的特殊味道,引起了我對家的強烈思念。粽子里頭,塞滿了餡料,有咸雞蛋、臘肉、蝦子干。老鄉悠悠地說,“這是我小時最喜歡吃的粽子。那時,我媽媽是編織粽子的能手,每到端午節,她都給我做。”窗外霓虹閃爍,他的眼里有亮亮的東西在動,晶瑩剔透。那一晚,我們都做出了人生重要的選擇。我們都回到了家鄉,回到父母身邊。

某年端午節前夕,我路過縣城老街,人來人往的早市,看見一女子編織粽兜。她身旁有編織好的鴨乸粽兜。她一邊編一邊售賣。她的手像指揮家的指揮棒,靈動如水,柔軟似綢,簕古葉來回穿梭,輾轉騰挪,極快,一只活生生的鴨乸呈現面前。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孩提的鴨乸粽。遂購買幾個,和孩子分享童年的美食,童年的味道。這是一生銘記的味道吶!

如今粽子不再只有端午節這天才能大快朵頤。一年四季都有出售,編粽子的不再是簕古葉,而是風干的粽葉。粽子有糯米的大米的,分咸甜兩味,餡料也豐富多樣,素的有蛤蔞、紅豆、綠豆,葷的有叉燒、臘腸、鴨蛋、雞蛋,而且購買方便,網上手機一點,鐘情中意的粽子三兩天到家。剝掉粽衣,綿密軟糯的糯米,或是松弛的大米,緊緊包裹著餡料,一口下去,香而不膩,不粘牙,中間的半肥瘦肉入口即融,蛤蔞葉的香氣瞬間填滿整個口腔。

對某一個人、一座城市、我們的故土、已遠逝的歲月的懷戀,往往源于一種食物也終于食物。鴨乸粽是我童年記憶的載體,它慰藉了我貧乏的味蕾,也是鄉人對遠方親人的愛意所在,更是千萬游子“吾心安處即故鄉”的寄托。


編輯:岑川
值班主任:羅穎露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全聯集采冷鏈物流園在湛投運  15萬噸級智能冷庫群投產
  • 大家齊發力 加速除災痕——吳川防汛救災復產現場直擊
  • 全球水產頂流“尖貨”匯聚水博會  湛江“鮮”“鏈”動全球市場
  • 遂溪楊柑鎮:三級聯動織密“安全網”  燃熱外移守護萬家安
  • 市救助管理站舉辦“6.19開放日”活動
  • 客商云集謀“鮮”機!2025年第十一屆廣東國際水產博覽會開幕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