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當初的調解,讓我得以續租場地,餐飲店目前已擴大經營,生意也更紅火了!”近日,廉江法院法官在安鋪回訪案件時,收到當事人張某的現場致謝,感謝廉江法院人性化調解,及時化解糾紛,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租賃到期引糾紛
調解先行破僵局
2010年,廉江市安鋪某廠將車間空地租給羅某,租期至2023年6月30日。羅某在租期內投入資金搭建鐵皮屋、栽種樹木等,并擅自轉租給張某。合同到期后,安鋪某廠依規公開招租,原租客張某又再次競得并簽訂新合同。羅某以投入損失為由拒絕清場并要求補償,雙方沖突升級導致張某無法使用該地。2024年5月,安鋪某廠遂訴至法院,要求羅某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恢復原狀并賠償損失;羅某則反訴主張優先承租權及補償。
安鋪法庭便主動介入,聯合安鋪鎮綜治中心,立案前組織多次調解。調解員深入剖析雙方訴求:安鋪某廠堅持國有資產依法公開招租,要求恢復土地原狀;羅某則強調投入應獲補償并主張優先承租權。雖調解未果,但前置溝通厘清了爭議焦點。
為精準把握案情,法官和干警多次實地走訪涉案土地,仔細勘查土地現狀,了解鐵皮屋結構及34棵樹木的生長狀況與潛在安全隱患;同時耐心傾聽當事人、周邊群眾及張某的陳述,還原合同簽訂、履行、轉租及沖突發生的全過程。
經審理,2024年7月法院依法作出判決:限羅某在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拆除建筑物、移植或清除樹木,返還土地。
但法官韋麗珍深知一紙文書難以消弭心結,尤其是羅某對投入損失的不甘,便主動約談羅某,從《民法典》合同編的契約精神,到國有資產管理的剛性規定,結合其實際處境進行耐心釋法說理。
“我可是投入了很多心血來搭建房屋、栽種樹木的啊?!?/p>
“你主張補償的說法,確實不能得到支持。但若配合清場,法庭可推動執前調解,幫你降低拆除成本?!?/p>
法官的細致答疑逐漸化解了羅某的心結,他表示服判息訴。法官隨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展執前調解。
柔性方案化干戈
土地煥發新生機
2024年8月,安鋪法庭聯合鎮綜治中心、規劃辦制定專項方案:由張某出資清理場地,羅某負責修復拆除的圍墻。該方案兼顧了各方利益:既保障安鋪某廠順利收回土地,又讓張某得以盡快經營,同時確保羅某的履行成本可控。三方當場握手言和,簽署和解協議。
2025年,經回訪了解到,張某已擴大投資經營規模,餐飲店生意火熱,這片曾充滿紛爭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安鋪法庭探索“立審執協調閉環”新機制的縮影。法庭從訴前調解關口前移,到審判階段精細審理與實地查證;從判后答疑促進服判,到執前調解聯動解紛,構建了高效協同、有機銜接的工作閉環,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法庭的創新運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