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記者從市發展和改革局獲悉,我市日前出臺《2025年湛江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
與往年相比,今年工作要點更加注重從企業視角出發,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圍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產業發展全鏈條、政策落地全過程,借鑒先進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從五個方面提出23項措施,細化了209項具體任務。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工作要點》圍繞世界銀行新版營商環境評估體系、近兩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涉及的重點改革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市場準入、獲取經營場所、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服務等11項措施。
在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方面,推進縣域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窗通取”,推動各縣(市、區)企業設立登記線上業務核準通過率均達80%以上。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數據5分鐘內共享比例至95%,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數據正確率至99%,有效降低審批逾期率至5%以內。進一步壓縮不動產登記時限,2025年一般登記3天辦結率不低于99.95%,抵押登記1天辦結率不低于99.95%。推行市政公用服務“一次辦”,完善道路挖掘計劃提前共享機制,避免道路反復開挖。由市級財政安排政策性資金設立湛江市中小微企業轉貸資金,為有還貸需求且符合銀行續貸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周轉資金。提升政府采購簽訂合同與支付資金時效。推行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精準化衍生服務。
全方位提升企業獲得感
《工作要點》圍繞企業感受度,政策感知度和服務滿意度,建立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加快構建全方位企業服務體系。提出涉企訴求高質高效解決、惠企政策精準及時兌現、信用建設深度賦能助企、法治服務全力引領護航等4項措施。
在全方位提升企業獲得感方面,健全政府與企業“直通車”制度,構建問題線索“收集—反饋—解決”的閉環管理通道,及時解決企業困難和訴求。新增一批行政給付、資金補貼扶持、稅收優惠等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務“免申即享”,探索惠企金融政策線上集成式辦理。推行“信用辦電”“信用辦水”“信用辦氣”,解決無產權用戶報裝難題。
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工作要點》圍繞產業集群延鏈、補鏈、強鏈,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提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創新賦能新興產業、重塑產業招商機制、完善園區服務體系等4項措施。
在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方面,重點圍繞水產、小家電、羽絨三個行業,通過“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鏈一策”,培育一批優質的行業平臺型企業。發揮好天使投資、創業引導、產業引導等基金工具撬動作用,鼓勵銀行機構開發符合本區域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全面推行招商服務“七件套”工作方法,推動簽約項目盡快開工、在建項目加快投產、投產項目加快達產。探索“園區+服務團隊+共性普惠服務+個性精準服務”的服務新模式,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專員制度,持續開展暖企助企系列活動。
夯實基層營商基礎
《工作要點》圍繞基層營商環境改革,基層企業群眾的所急所盼,提升聚人聚商聚產能力,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出縣域特色營商環境創建、鎮街營商環境優化提升2項措施。
在夯實基層營商基礎方面,支持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徐聞縣臨港經濟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先試。學習借鑒廣州市各區惠企助企工作舉措,持續推進“小切口”改革,促進各縣(市、區)辦事標準和服務質效接軌廣州標準。對參與“飛地抱團”的項目,市、縣結合現有政策、資金等給予支持。對鎮街行政執法事項進行評估,對基層接不住、監管跟不上的事項及時予以調整。
加快區域深度融合發展
《工作要點》圍繞區域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持續提升,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立足湛江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提出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對接海南自貿港2項措施。
在加快區域深度融合發展方面,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需求,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加快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進程,加快構建“海陸空鐵”四驅聯動立體交通格局。探索推進湛江—海口跨區域城市信用建設,圍繞信用信息共享互認、守信激勵應用場景建設、跨區域信用宣傳等加強交流合作。推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加強兩地教育、醫療、文旅等領域合作,拓寬“跨省通辦”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