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海洋大學聯合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江門市人社局、江門市新會區人社局、湛江市霞山區人社局共同主辦的2025屆畢業生“百日沖刺促就業”校園招聘活動在海大湖光校區東區運動場舉行。(據《湛江晚報》)
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大局。在畢業季這個關鍵節點,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不僅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更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此次“百日沖刺促就業”校園招聘活動,充分發揮政校企三方協同優勢,匯聚多方資源,為畢業生搭建一個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無疑是破解就業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這場招聘會中多方協作產生了強大的力量。政府部門、高校以及企業三方攜手,打通從人才培養到就業落地的全鏈條路徑。例如,區域招聘專區的設立,既方便地方企業與本地高校學生的對接,也讓畢業生能夠快速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浪潮;而AI簡歷優化、就業政策咨詢等服務,則進一步降低求職門檻,提高求職效率。這種模式打破傳統就業服務單一化的弊端,能夠實現資源的精準匹配。可以說,這樣的創新之舉,為解決當前就業市場供需錯配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此次招聘會也帶給我們諸多啟示:就業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社會的責任。一方面,企業應當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用更具吸引力的企業文化、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留住人才;也要認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另一方面,學校也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教育,將理論學習與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具體來說,學校可以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此外,政府部門則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鼓勵更多優質企業進入校園,同時也為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降低其用人成本。
當然,作為即將步入職場的年輕人,自身的態度同樣至關重要。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畢業生不能僅僅依賴外部條件,而應主動調整心態,明確職業規劃。無論是選擇扎根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還是投身新興產業,在創新的前沿領域勇攀高峰,都需要以務實的態度面對未來。與此同時,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也需要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與長遠目標,避免盲目跟風或隨波逐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畢業季,正是新一代青年逐夢的時刻,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起步平臺,助力他們順利進入職場,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與使命。期待更多類似的招聘活動能夠持續開展,為畢業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職業舞臺,讓青春與機遇在時代的浪潮中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