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市中心地帶的中澳友誼花園,隱藏著約三十畝與眾不同的荷塘。這里的荷,未經人工雕琢,完全遵循自然的節奏生長,獨具一番韻味。
冬春交接時節,在春雨尚未光顧之前,荷塘所在的濕地逐漸干涸,一片荒涼??蔹S萎靡的草與半死不活的水生植物,仿佛耗盡了最后一絲生機,奄奄一息地匍匐在濕地里。荷塘的半塘水將三個小島托起,水面倒映著小島孤寂的輪廓。而塘底那些殘存的水生植物根系,正蜷縮在渾濁的淤泥里,在寂靜中等待著重生。
當第一場春雨悄然降臨,一切都開始漸漸改變。雨水過后,塘水迅速上漲,原本的干涸景象被充盈的水面取代。微風拂過,水面的漣漪緩緩散開,粼粼的波光如同吟唱春天的音符。這時,沉睡了整個冬天的水生小動物也紛紛蘇醒,它們在水中歡快地穿梭嬉戲,為這片荷塘增添了勃勃生機。我站在岸邊,腳下踩著的小石頭,一半浸沒在水中,一半裸露在水面,被小草遮蓋著。出于好奇,我輕輕挪動了一下石頭,瞬間,藏在石頭下的小蝦驚慌失措地游向水底。這些小家伙應該是在石頭下睡了一整個冬天了吧,若不是我的無意打擾,它們還將繼續享受這份靜謐。
此時水面清澈,塘底淤泥清晰可見。去年留存下來的干枯荷梗,在雨水的浸潤下,有的已經倒伏在水中,正慢慢腐爛,化作滋養新生命的養分。
隨著雨水的增多,池塘里漸漸恢復了生機,水面上,新生的荷葉開始嶄露頭角。有的荷葉已冒出水面,拳頭般高,頂部撐著一把小巧的綠傘,上面還滾動著晶瑩的水珠;有的荷葉剛離開水面,蜷縮著,一頭寬一頭窄,形似小船,在水面輕輕搖晃,仿佛隨時準備啟航;還有的荷葉緊貼水面,平鋪著,邊緣略略翹起,宛如碧綠的圓盤。更有趣的是,一只小小的青蛙不知從何處跳來,穩穩地趴在綠盤里,它靈動的模樣,為荷塘增添了一抹鮮活的色彩。
不知不覺,夏天悄然來臨。此時的荷塘,已是另一番景象。荷塘里的荷葉高低錯落,疏密不一。雖沒有人工種植的荷塘那般整齊劃一,更沒有人工培育的荷葉那般鮮翠欲滴,但它卻昂首倔強,讓人感受到一種原生生命的不屈質感。我滿心期待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澀的少女緊緊裹著花衣;有的完全盛開,露出粉嫩的花瓣和金黃的花蕊,在陽光下格外嬌艷。最令人贊嘆的是,這里的荷長在水草之中,為了追尋陽光拼命向上生長,在草叢中開出鮮艷的花朵;而水草也不甘示弱,奮力向上舒展,試圖與荷爭輝。遠遠望去,竟分不清是草長在荷中,還是荷長在草里。這些野生荷與草,和諧共生,不正是自然生命力最本真的演繹嗎?
帶著對野生荷塘獨特狀態的好奇,我仔細觀察,發現浮在水面上的荷葉有的布滿了黑斑點,有的邊緣也有少許干枯,有的還略略發黃,好似疏于管理。我帶著不解,向管理員詢問緣由。管理員微笑著解釋道:“這片荷塘的荷完全是原生態的,沒打過藥、除過草、施過肥,也沒有采蓮挖藕,一茬又一茬,全靠它們自己野蠻生長?!蔽矣肿穯枺骸盀槭裁丛跓o人照料的情況下,它們還能長得如此茂盛呢?”管理員語重心長地說:“每一種植物都有天然抵御自然災害的力量,它們有著自我修復和適應環境的本領。如今人工種植的荷,雖然看起來整齊漂亮,但一旦遭遇風雨,有的很容易倒伏。而我們這里的野生荷,卻能憑借自身的韌性,在風雨中屹立不倒?!边@番話,讓我不禁聯想到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我們常常將孩子過度嬌慣,卻忘了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磨礪成長。或許,只有讓孩子像這野生的荷一樣,經歷風雨,才能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內心。
塘邊棧道上,游人接踵而過。他們或駐足,或前行,但大都凝視著荷塘,神情若有所思。我不知道他們在思索什么,但想必都在這片野生荷塘,找到屬于自己的啟示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