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霞山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團區委聯合湛江科技學院舉辦“興農人”直播電商能力提升培訓班。(據6月7日《湛江日報》)
7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農村創業青年、涉農企業代表、返鄉大學生等齊聚一堂,從技術理論到實際操作各個環節,系統學習直播電商的基本知識和核心技能,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其經驗做法可借鑒可復制。
雖然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長期以來,不少農村地區由于交通阻礙、信息閉塞,導致許多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于是,新電商平臺便應運而生。它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路,還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培養出一大批懂市場、懂技術、會營銷的新農商,為鄉村振興按下了“快進鍵”。實現了“扶貧”與“扶智”、“輸血”與“造血”、“治標”與“治本”的結合,“小電商”賦能鄉村“大發展”,不失為一件助力鄉村振興的“利器”。
鄉村要振興,農村電商大有作為。讓“小電商”賦能鄉村“大發展”,既要有體系化的思路,網絡基礎建設、“四好農村路”、農村物流體系……這些,一個都不能少;又要按市場規律辦事,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看待這項工作,誠信為本、質量求勝,不貪一時之利,行穩方能致遠。只有讓廣大群眾在電商經濟中嘗到甜頭,得到實惠,才能在鄉村振興中展示電商經濟的獨特魅力。
電商人才是“小電商” 賦能鄉村“大發展”的關鍵。一方面,立足本地大力加強技術指導和互聯網培訓,讓農民朋友“玩轉”互聯網;另一方面,不拘一格引人才,大力引進鄉創客等鄉村能人,為產品全流程線上銷售提供更專業的技術力量。
嚴監管才能推動農村電商行穩致遠。既要線上發力,督促平臺應制定相關制度,對進駐商家嚴格審核,對消費者權益貼心保護;又要線下用功。經常進行樣品抽檢,以保證 “上線”前的食用農產品都是安全的,并將銷售者的行為列入征信名單,通過強制手段來規范銷售者的行為
從“一滴汗珠摔八瓣”的辛苦付出到鼠標輕輕一點的暢通營銷,從“走街串巷賺吆喝”到在互聯網上建起長久的銷售版圖,湛江農村電商正大步行進,必將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