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道路、有序的交通、熱鬧的市場、宜人的公園……廉江洋溢著文明的氣息。自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廉江從細微處入手,從民生需求著眼,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市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一幅幸福美好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市場煥新:
從“臟亂差”到“凈優齊”
煙火盈市筑文明
每日清晨,廉江市城北市場迎來人潮高峰。市民穿梭在各個攤位前,精心挑選著蔬菜、瓜果以及各類肉蛋副食。
市民在明亮整潔的城北市場購物。
攤主鄧老板正忙著為顧客稱量斑節蝦。玻璃柜里,魚蝦蟹按品類分區擺放。他指著改造后的排水系統感慨道:“我在這賣了20多年海鮮。現在攤位整齊有序,排水暢通無阻,市場方面還幫我們定制了玻璃展柜,看著干凈又透亮,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這座1991年建成的市場,曾因通道狹窄、燈光昏暗、污水橫流成為居民‘痛點’”。城北市場服務中心主任黃今冬說,2016年起,廉江啟動首輪改造,將152個檔位按鮮肉、蔬菜、水產等23個行業科學劃分,設置電子顯示屏公示價格和農殘檢測結果,配備公平秤和全天候保潔。2020年至2025年,又陸續加大投入進行亮化美化,為攤位定制仿藤菜籃、安裝廣告燈箱,還打造熟食一條街和中草藥文化街區。
如今的市場“舊貌換新顏”,最徹底的改造就是得益于廉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推進。“我在這買菜幾十年了,跟攤主都處成老熟人啦。”李姨家住附近,每天晨起到市場買菜,“出門幾分鐘,菜多價實惠,日子過得幸福著呢。”
市場旁的臨時停車場正在施工,改造后將新增車位。“以前開車買菜找車位要好久,現在看著工地就盼著快點完工。”常來買菜的陳姨笑著說。從“被動整治”到“主動服務”,城北市場的蝶變正是廉江精細化治理的縮影。
天氣炎熱,城北市場便民飲水點的工作人員為市民遞上涼茶。
市場服務中心也是市民稱贊的地方。這里不僅能幫找丟失物品、走失人員,調解交易糾紛,更全年提供熱水,夏日備有免費涼茶。市民譚小姐笑言:“這市場的笑臉,就是廉江最好的‘文明答卷’。”
家園蝶變:
從“老破舊”到“美舒宜”
民生改善顯溫情
“叮——”5月30日,記者在廉江市養蝦集團宿舍樓下,80多歲的余奶奶騎著三輪車買菜歸來。望著煥新的小區,她感慨:“住了20多年,改變很多,日子越過越舒服。”
這個小區,曾因管線老化、樓道昏暗被稱為“老破舊”。2023年,一場“微手術”讓它實現“逆生長”:水電管網全面更新,外墻換上現代涂料,樓下還建起休閑廣場,古樹掛牌成了“活地標”。
不僅硬件升級,社區治理也悄然蝶變。“以前樓道堆滿雜物,消防通道都堵死了。”居民陳先生指著整潔的走廊說。羅州街道建設社區聯動志愿者逐戶溝通,如今居民主動維護公共區域,還成立業委會共商家園事務。
廉江市養蝦集團宿舍樓下新建的運動場所。
一座座老舊樓房以繡花的精細功夫進行“祛斑”、美容,成就一次次神奇的“逆生長”……在廉江像這樣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有6個,388戶居民告別“爬樓難”“積水愁”等困擾。
與此同時,街角荒地也變身“幸福公園”。記者走進位于城北街道大塘村委高田村的香樟公園,連片古樟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空氣清新,吸引眾多居民群眾前來游玩打卡。“有了這個公園,我們飯后有了好去處,看著孩子開心,我打心底里高興!”市民郭先生笑著說。不遠處,一位大爺說:“現在這環境,心情都跟著舒暢。”
“之前這里雜草叢生、垃圾堆積,村民不敢靠近。”據大塘村黨總支書記郭樹雪介紹,經過兩個月公園改造,增植1400多棵紫花風鈴等樹木,與150棵古樟相映成趣,硬化步道、彩虹路、賞花臺、盤樹小道、大型停車場等錯落有致,連192歲的“樹王”都成了“文明地標”。
市民在環境優美的香樟公園里游玩。
文明創建也改變著城市的營商環境。高田村賣海鮮的柯先生說:“以前覺得創建文明城市是政府的事,現在明白這是為了大家生活更美好。環境變好了,生意也更紅火。”
近年來,廉江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和生態公園建設等,打造出一個個“幸福生態圈”。這些改變不僅扮靚了城市底色,更讓民生溫度浸潤人心,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這一切改變,源于廉江探索出的“3533”創建模式,即通過“3項機制統領、5大服務推進、3支建強隊伍、3種引領鑄魂”,實現從“創建攻堅”到“文明常態”的蝶變。如今的廉江,主干道整潔,背街小巷有序,便民設施遍布城區,文明之花在細微處綻放,繪就廉江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