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12時30分前后,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以強熱帶風暴級在湛江雷州紀家鎮沿海再次登陸。臺風的威力不僅體現在其登陸時的狂風,更在于其過境后可能帶來的持續大雨,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次生災害。據報道,“目前湛江部分市縣地質災害風險較高”,城鄉積澇、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和中小河流域洪水等次生災害風險不容忽視,筑牢次生災害“防范線”刻不容緩。
次生災害的破壞力不容小覷。以泥石流為例,由持續暴雨等激發,裹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同脫韁的野馬,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在地質狀況較為脆弱的地區,特大暴雨加劇了迎風坡發生泥石流的風險。當暴雨傾盆而下,雨水不斷沖刷山體,松動的土石在洪流的帶動下迅速匯聚,形成一股渾濁而強大的“移動洪流”。泥石流奔騰而下時,具有驚人的沖擊力與破壞力。它能瞬間沖垮堅固的房屋,公路、橋梁等交通設施也可能遭到破壞,大片農田被厚重的泥沙石塊覆蓋導致多年的耕作成果毀于一旦。不僅如此,泥石流還會堵塞河道,改變水系結構,引發更嚴重的洪水災害。
面對這些潛在的次生災害威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做好防范工作。氣象部門應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及時、準確地發布預警信息,利用手機短信、社交媒體等多渠道傳播,為民眾爭取更多應對時間。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排查,特別是對房前、屋后人工邊坡以及山區溝口人員活動區,這些區域在強降雨條件下極易發生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對排查出的隱患點,要及時采取加固、疏導等措施,降低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同時,廣大民眾也應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官方發布的臺風暴雨預警信息,了解可能的風險區域和避險措施。當收到預警信號、疏散引導時,要聽從指揮,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比如應對城鄉積澇,需提前疏通自家院落、陽臺排水口,檢查地下室防澇設施。出行避開下沉式立交橋、地下通道等低洼易澇區域;駕車遭遇積水路段,水深超輪胎一半應果斷棄車轉移,切勿冒險涉水。相關部門也應及時發布臺風次生災害的應對科普,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渠道,將科普知識精準推送至民眾手中。
臺風過境之后,次生災害防范工作仍需重視。只有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齊心協力,從監測預警、隱患排查到應急處置,從知識普及到實際行動,全方位、多層次地筑牢次生災害“防范線”,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次生災害帶來的損失,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