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廣東人讓荔枝變身餐桌創意主角#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引來眾多網友圍觀,也給我們帶來了“水果入菜”的產業啟示。
進入六月,廣東各地的荔枝陸續迎來豐收季,貫穿盛夏的“荔枝盛宴”如約而至。當鮮荔枝烤牛肉串的滋滋油聲與蟹粉荔枝球的酥脆口感通過短視頻傳播,這場舌尖上的創新正悄然打開了水果產業的發展新路徑。在社交平臺上,“荔枝入菜”的創意吃法五花八門——既有飯店推出的荔枝木熏制燒臘,讓果香滲透每一絲肉脂;也有養生博主開發的化橘紅烏雞湯,用藥材中和果酸的同時釋放荔枝多糖的養生價值;更有腦洞大開的網友嘗試荔枝芥末醬油蘸食法,酸甜辣的三重暴擊意外成為流量密碼。荔枝從時令水果搖身一變走上餐桌C位,不僅為食客帶來新奇的味覺體驗,更為荔枝等水果的銷售開辟了全新路徑,背后蘊藏的產業發展智慧值得思考。
從銷售層面看,“荔枝入菜”極大拓寬了荔枝的消費場景。傳統鮮食模式下,荔枝面臨“一日色變,三日味逝”的保鮮困境,而創意菜品通過熱加工、糖漬、熏制等工藝處理,延長了荔枝的消費周期。荔枝咕嚕肉、鮮荔枝烤牛肉串、蟹粉荔枝球、荔枝風味豬蹄兒、荔枝爆炒乳鴿……食客因好奇嘗試荔枝菜肴,不僅增加了荔枝的消費量,還延長了銷售周期,有效緩解了集中上市時的銷售壓力。同時,特色菜品帶動的“美食打卡經濟”,可以讓荔枝種植園成為旅游景點,游客可參與從采摘到烹飪的全流程體驗,形成“種植—餐飲—文旅”的產業協同效應,形成以荔枝為核心的多元消費生態。
近年來,湛江在探索“水果入菜”方面屢出精品。比如菠蘿金鯧烤魚、廉江紅橙雞等,為水果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選用九分甜一分酸的廉江紅橙,搭配林下散養的走地雞,通過橙汁浸腌、橙皮提香的工藝,帶來全新的吃雞口味;而菠蘿金鯧烤魚的流行,則催生了“水果+海鮮”的地域特色菜系,讓地方美食文化走到了聚光燈下。“水果入菜”的創意由來已久,如今借助社交平臺的流量帶旺消費新場景,才是出圈關鍵。一方面,它打破了水果銷售的固有思維,證明通過創意加工,水果能創造更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它強化了地域品牌形象,湛江荔枝、紅橙等因特色菜肴贏得“流量”,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其他水果產區而言,應從這次“荔枝入菜”有所借鑒,立足本地特色水果,挖掘文化內涵,開發創意菜品,推動水果產業從單一的種植銷售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升級,讓小水果成為鄉村振興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