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湛江市“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管理員培訓會議召開,部署“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管理和使用工作。截至目前,我市1939所有食堂學校,已全部完成簽約接入市平臺。(據6月18日《湛江日報》)
校園餐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學生身體健康,始終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近年來,為了確保校園餐安全,不少地方采取了校長陪餐制、成立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引入有獎舉報機制等措施,想方設法加大監督力度。建立“互聯網+明廚亮灶”管理系統,則讓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管變得更加直觀、高效和全面。
校園食品安全無小事。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的監督管理,我市校園食品安全和校園餐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學校食堂的環境衛生明顯改善,食品加工操作更加規范,校園餐的營養搭配更加科學合理。
當然,要看到,校園餐本身面廣、量大、線長,“互聯網+明廚亮灶”只是校園食品安全的一個環節,其他還涉及采購、貯存、加工、配送等諸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這并非沒有前車之鑒。比如,某地一學校食堂被曝光提供變質肉給學生食用,就曾引發輿論關注。畢竟,是否及時察覺食物變質,攝像頭還做不到。
就此而言,確保校園餐安全,提高校園“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只是第一步,如何從“標配”走向“高效”,以點帶面,落實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面監管,更好發揮監督作用,尤為關鍵。
因此,我市還需要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從傳統的“亮后廚”向全方位、全時段“亮過程”轉變。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可對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的管理時間延伸至8小時之外,實現線上監管和線下監督相結合,風險分類監管和信用監管相結合,全過程、全時段掌握供應商資質、配送過程、食材檢測、菜單管理、“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食品安全風險動態管控等情況,確保校園食品更陽光、更安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