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是一支清脆的竹笛,從牛背上吹響,飄過山坡,越過樹梢,與村中的炊煙纏繞在一起;鄉情是一縷縷炊煙,似薄云輕飄無所傍依,但一觸及,便酸澀了雙眸。道不盡的思念,扯不斷的牽掛啊,我的家鄉!
鄉情是淡紫的苦楝花。我現在生活的這兒,怎么就沒長有苦楝樹呢?記憶中那一簇一簇的苦楝花呀,早凝成化不開的鄉愁。春又到了,故鄉里應該開滿了帶著苦香白中含紫的小花了吧?我有多久沒有見過了呢?傍晚出屋的金龜子還“嗡嗡”地飛上苦楝枝頭,休憩在那淡紫色的苦楝花叢嗎?很想采摘來一串兒,放在我的枕邊,讓它微苦的清香,帶我進入紫色的夢中。
鄉情是流動的小河。城里的霓虹燈與車流熱烈而喧鬧,但匯不成我鄉下的小河。鄉下的小河自由閑適,歡樂輕快。倘有幾只白鷺在河邊飛舞,在藍與綠之間點染上雪白,怎是“枯藤老樹昏鴉”可比!夕陽西下,云霞投影于河面時,那一道流動的霞光,涂抹最迷人的油畫。
鄉情是喧鬧的蟬鳴。當或短或長時高時低的蟬聲傳來,無論是獨唱或合奏,都會令人置身于夢幻的舞臺。夜里偶爾的低吟,更會將人帶入童話里的夢境。
鄉情是家鄉的野菜野果。蒲公英、灰灰菜、馬齒莧、和尚子、燈籠果、小瓜蔞……這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啊——采摘野菜的嬉鬧、分享野果的快樂,親情的蘊藏、友情的密切,是我們永遠咀嚼回味的片斷。
鄉情是醇厚的濁酒。“吃了嗎?”“來我家喝點吧!”鄰里親戚串串門,碰碰杯,聊聊家常。天南海北,吹牛打屁,沒有虛偽與客套,只有純樸的笑臉和真心的寒暄。
輕握著從家鄉吹來的縷縷微風,細辨著萬千熟悉的故事。風來處,一條路走了很久也走不到盡頭,那是回鄉的路。離鄉了才知道,那一縷鄉情如風箏飄飄轉轉,總有一根線系在我心頭。
點評:思鄉類文章一直流露于作者筆端,一般難以脫俗出新。本文能抓住家鄉的景物與風情,突出地方特色,描寫較為自然細膩,語句流暢優美,感情真摯動人。
指導老師:梁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