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耀心光”心理校園公益行活動將為霞山區3所鄉村學校送去近200場心理課程,近500名學生受益,幫助學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據2月22日《湛江日報》)
農村留守兒童往往缺乏來自父母的情感關懷,普遍表現為性格內向,同時還存在學業壓力與焦慮。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農村學校的重要課題。
農村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必須高度重視,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做到不讓一個農村孩子掉隊落伍。
學校是孩子們成長的主陣地,要開設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首先要面向教師傳授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特征及識別方法,提高老師開展心理教育的能力。要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問題的自查方法和排解措施,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數據庫,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要加強和改進農村學校寄宿制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
家庭要給予農村留守兒童足夠的關心。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定期利用視頻通話、語音電話等方式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分享日常學習生活,讓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彌補情感缺失。
要借助社會力量構建關愛農村少年兒童體系,積極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各種幫扶活動。如“童耀心光”心理校園公益行活動面向農村學校開展心理服務,就是很好的形式,值得推廣。
情暖留守兒童,關愛心理健康。各地要采取積極措施,構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社會服務網,用心用情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心理服務,營造更加健康溫暖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