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菏澤一位70多歲的奶奶
因每天沉迷于手機直至凌晨,
結果在視力檢測中發現自己近視竟高達2300度。
網友評論:
在最可能得“老花眼”的年紀卻得了高度近視
01
玩手機致2300度近視——這種可能真的存在嗎?
據了解,這位老奶奶每天從早到晚機不離手,甚至玩到凌晨才肯放下。她的孫女透露,爺爺更離譜,每天玩手機玩到一兩點。家人曾多次勸阻,但都沒有效果。
北京同仁醫院屈光手術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翟長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位老人的近視程度在臨床上屬于罕見的高度近視范疇,很可能屬于病理性近視,而看手機只是眾多影響因素之一,并非唯一原因。
病理性近視通常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患者的眼軸過長,視網膜與脈絡膜常有萎縮,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近視狀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因此,雖然長時間使用手機確實會對視力造成一定影響,但將其歸結為導致2300度近視的唯一原因顯然過于片面。
02
近視超600度,要注意了!
近視度數一旦超過600度,便被劃分為高度近視。
一般將近視度數分為 4個等級 :
●<300度為輕度近視
● 300-600度為中度近視
● >600度為高度近視
● 1000度以上為超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眼部疾病。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青光眼、白內障、斜視以及玻璃體液化與飛蚊癥等疾病,在高度近視患者中更為常見。
這些疾病不僅可能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失明等嚴重后果。
因此,對于近視問題,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當近視度數超過600度時,更應提高警惕,定期進行眼部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眼部疾病。
03
關于近視的這幾個誤區要知道
很多人認為,成年后視力便已經定型,不會再發生大的變化。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關于近視大家還存在一些誤區。
1. "成年后視力完全定型,不會變化"
?誤區:認為18歲后眼球發育停止,視力不會再改變。
事實:成年人視力仍可能因用眼習慣、疾病(如糖尿病)、激素變化(孕期)或年齡增長(老花眼、白內障)而波動。
2. "戴眼鏡會加深近視,盡量少戴"
?誤區:認為戴眼鏡會讓眼睛產生依賴,導致度數越來越高。
事實:科學配鏡能矯正視力并減輕眼疲勞,不戴眼鏡反而可能因過度用眼導致度數加深。
3. "老花眼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不用管"
?誤區:認為40歲以下不會出現老花癥狀。
事實:過度用眼(如長時間看手機)可能導致調節能力下降,年輕人也可能出現“早發性老花”。
4. "視力好=眼睛健康,無需定期檢查"
?誤區:認為視力正常就代表眼睛沒有疾病。
事實: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病早期可能無癥狀,定期眼科檢查才能早發現。
5. "隱形眼鏡可以長時間佩戴,無需摘"
?誤區:認為隱形眼鏡(尤其日拋)可超時使用。
事實:長時間佩戴會引發角膜缺氧、感染甚至潰瘍,需嚴格遵循使用時間。
04
愛眼護眼從速安排
保持適當的用眼距離和姿勢
無論是看書、寫字還是使用電子設備,都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和正確的姿勢,避免眼睛過度疲勞。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戶外活動有助于放松眼睛,減輕長時間用眼帶來的疲勞感。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還能促進眼睛內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于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減少用眼時間
合理安排用眼時間,避免長時間盯著屏幕或書本。可以采用“20-20-20”法則,即每用眼20分鐘,就抬頭看20秒遠方,至少看20英尺(約6米)遠的地方。
合理飲食
應攝入富含維生素A、C、E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柑橘類水果、堅果和魚類等,這些食物有助于保持眼睛健康。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
建議定期前往眼科進行檢查,特別是存在家族眼病史或自覺視力有所下降時。及時發現并處理眼部問題,有助于避免視力進一步下降。
保護眼睛健康,
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
世界再大,
也要透過健康的雙眼,
才能看見它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