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廣東省科協、省科技廳發出《關于命名“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2025—2029年)”的通知》。其中,湛江有12家基地榜上有名。(據2月24日《湛江晚報》)
12家基地上榜省科普教育基地,讓科普活動場所越來越多,科普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為奮力答優科普“湛江卷”提供了堅強支撐,廣袤的港城大地,科學與公眾的距離正在加快拉近。
大力開展科學普及、不斷增強公眾科學素質的背后,是一個民族對未來的期冀和創新的渴求。對一座城市來講,持續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將為這座城市實現更高水平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厚植根基。于湛江而言,一直以來,公民科學素質確實在逐年顯著提升,但成績面前必須看到不足,科普發展仍不平衡,城鄉差距依然明顯,60歲以上公民、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質相當低……奮力答優科普“湛江卷”,還需要各地各級主動作為,創新有為。一方面,需加大科普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尊重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氛圍;另一方面,突出科學素質薄弱群體的幫扶。重點加大對農村、邊遠、貧困地區群眾的科普服務力度,通過科普下鄉、開設鄉村科普夜校等多種形式,補足科普“短板”和弱項。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筑牢創新發展根基,各級政府當切實扛起主體責任,既要完善政府、社會、市場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又要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與現代化,用好新媒體科普傳播功能;既要完善科普發展激勵機制,加強對科普人員的激勵和保障,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科普的動員、激勵和監督機制;又要著力推動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科技館等載體,不斷提升科普宣教的效果。
少年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強則科技強。奮力答優科普“湛江卷”,就要從娃娃抓起。在公立中小學校開設科學教育實踐課,推動科普知識“進校園”,舉辦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讓更多青少年了解科學、熟悉科學、熱愛科學,乃至將來有志于科學。
“大鵬之功,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多措并舉、穩扎穩打、持續發力,才能讓科普“湛江卷”答得優秀、答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