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述評】共赴“中華白海豚之約”

2025-03-07 18:40 來源:湛江云媒 作者:記者龍飛騰

2025年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現場,一句熱忱邀約——“歡迎大家到大灣區、到廣東來旅游觀賽,到珠江口、雷州灣等地看看白海豚,感受廣東日新月異的精彩變化,感受大灣區的獨特魅力”,瞬間勾起湛江人一年前的深刻記憶……

2024年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會上,“希望媒體朋友多到湛江濱海旅游,觀賞棲息在這里的中華白海豚生態奇觀,親身體驗海洋生態保護的生動成果”的一番盛情邀約,令湛江人深感振奮、無比自豪!

連續兩年的“中華白海豚之約”,“約”的是一幕“生態奇觀”——在湛藍無垠的雷州灣上,一群粉白色精靈歡快躍動、自在嬉戲。它們時而破浪而出,時而追逐游弋,將波光粼粼的海面點綴成流動的畫卷。這不是童話場景,而是深深烙印在湛江人心中、被親切稱為“白牛翻海”的真實日常。

從“偶遇”到“刷屏”:白海豚頻現折射生態蝶變

2006年,南三島近岸海域首次記錄到十余頭中華白海豚的身影,彼時人們還將其視為“偶然”。如今,雷州灣已成為中華白海豚在全球的第二大種群棲息地,監測數據顯示,該區域白海豚數量穩定在近千頭,且以“青壯年”為主,呈現健康繁衍態勢。

這一轉變,在社交媒體上被持續放大:2021年海事執法人員拍攝的中華白海豚視頻獲網友點贊;2022年人民日報微博《好運來!廣東雷州灣現30只中華白海豚》閱讀量破6000萬;2024年央視關于第十一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專題報道更將“湛江白海豚”推向國際視野。雷州灣的中華白海豚,很快就成了網友的“團寵”。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接好運”、轉發許愿,一句“看到就代表有好運了”廣為流傳。而這“好運”背后,是湛江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執著守護。

白海豚的頻繁“出圈”,本質是海洋生態修復的可視化成績單。作為對水質高度敏感的指示物種,它們的棲息軌跡與湛江灣水質改善曲線完美契合。廣東現有6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是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地之一,也是全國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區域,湛江市雷州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便是其中之一。當地巧用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為“海上大熊貓”構筑起安全的生活環境。在同一片海域,數百年來,湛江人始終守護著“白鯃”(雷州話對白海豚的稱呼,鯃音同“蜈”,亦稱“白牛”)。“白牛翻海”的壯觀場景,成為無數湛江人童年記憶中難以磨滅的美好片段。

如今,共赴“中華白海豚之約”,“約”的不僅是一場“生態奇觀”,更是沉浸式感受綠美廣東、鮮美湛江生態建設成果,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實踐。

從“生態符號”到“城市IP”:白海豚出圈重塑湛江形象

在湛江文旅版圖中,雷州灣白海豚早已超越單純的自然景觀,華麗變身為城市的品牌IP。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再度以“到珠江口、雷州灣等地看看白海豚”為邀約,向世界遞出一張耀眼的生態名片。在今年1月的廣東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梁思橋向湛江日報記者介紹道,湛江有著獨特魅力,至少有三寶:“國寶”紅樹林、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以及“嬋寶”奧運冠軍全紅嬋。“湛江三寶”,無疑是湛江文旅資源中最為璀璨的三顆明珠,共同構建起“生態+人文+體育”的多元立體文旅矩陣。

近年來,中華白海豚的IP價值被深度挖掘。文創產品開發如火如荼,從“粉紅海豚”主題盲盒到生態研學課程,從白海豚造型的城市雕塑到沉浸式光影秀,各類不同造型的白海豚“代言人”隨處可見。社交媒體上,“湛江白海豚接好運”等話題持續引來關注,來湛游客自發拍攝的“海豚躍動”短視頻,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湛江文旅“宣傳片”。如今,共赴“中華白海豚之約”,已成為湛江吸引游客、圈粉無數的一張嶄新王牌。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1月將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其吉祥物正是以中華白海豚為原型設計而來——白色海豚與粉紅色海豚分別命名為“喜洋洋”與“樂融融”。中華白海豚成為全運會吉祥物,是湛江的驕傲。全運會作為備受矚目的大型體育活動,擁有廣泛的關注度,白海豚以吉祥物的身份出現,不僅承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具象化表達。白海豚身上也有著諸多與之契合的特質。白海豚在大海中暢游,它們展現出的敏捷、靈動以及不畏風浪的特質,恰似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湛江籍奧運冠軍全紅嬋就曾為家鄉的中華白海豚“打Call”——“這里的大海中,有一位比我還厲害的‘水中健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借白海豚站上體育盛會C位的東風,雷州灣中華白海豚這張“生態名片”,必將愈發廣為人知。

從“世代守護”到“全國首創”:構建白海豚保護“湛江模式”

近千頭中華白海豚“定居”雷州灣,種群穩定壯大且“青壯年當家”——“中華白海豚之約”的背后,是湛江這座“紅樹林之城”全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持續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改善的鮮活成果。

自古以來,雷州半島的漁民便與這些海上精靈結下深厚緣分,有著一份跨越千年的“中華白海豚之約”。從唐朝開始,就有關于白海豚的記載。一些落水的漁民,被白海豚救過,所以一直以來白海豚都有“美人魚”“媽祖魚”的稱號。在雷州半島這片海域,漁民世代遵循“不捕撈、不傷害”的祖訓,而白海豚也時常跟在漁船邊上,正因如此,漁民深信白海豚會帶來好運。明代楊慎在《異魚圖贊箋》卷一中寫道:“漁書江屯土名‘白鯃’,身大而長白色,出入波浪中,見則有風”。如今,雷州方言中仍保留著“白鯃”這一特殊稱謂,漁民出海時會主動避讓白海豚群,甚至會將捕獲的小魚投喂給這些可愛的“海上精靈”。這種傳承千年的共生智慧,為現代生態保護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2024年8月29日,全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協會在湛江成立。協會自成立之初,就設人大代表聯絡站,探索“協會+聯絡站”的中華白海豚保護新模式。這一創新機制將科研監測、政策建議、公眾教育有機融合,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對策—推動立法”的閉環,不僅能促進中華白海豚保護合力的形成,還為相關產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如探索“紅樹林+白海豚”生態旅游等,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在這片湛藍的雷州灣上,望著“白牛翻海”的生態奇觀,我們所見證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物種的存續與繁衍,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理念的深刻蝶變。從往昔單純依賴海洋資源“因海而興”,到如今主動擁抱“與海共生”,湛江以中華白海豚為紐帶,書寫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我們誠摯邀請您共赴“中華白海豚之約”,一同見證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浪漫敘事!


編輯:徐衛民
值班主任:羅穎露
值班編委:鐘忠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湛江千行百業“AI+”加速跑 數字賦能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 湛江日報社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石頭塘村捐種產業幫扶林
  • 政企校共筑空港綠廊
  • 春耕時節 生機盎然
  • 數十臺房車安營吳川穩村
  • 市三幼舉辦“遇見·她力量”巾幗芳華展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1. 1 湛江日報社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石頭塘村捐種產業幫扶林
  2. 2 義務植樹共建綠色家園 為美麗鄉村注入“綠色動能”
  3. 3 巾幗銀發添新綠 志愿春風潤港城
  4. 4 中國人壽壽險湛江分公司多形式、多渠道開展“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
  5. 5 用好用足政策性金融工具  服務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6. 6 湛江市老區建設促進會第七屆第六次理事大會暨全市老促會工作會議召開
  7. 7 湛江港集團“鐵礦自動查驗系統”開創散貨品質檢測新模式
  8. 8 強化責任擔當  堅持干字當頭  確保完成全年財政收入預期目標
  9. 9 湛江千行百業“AI+”加速跑 數字賦能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10. 10 市政數局舉辦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應用培訓會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