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強調,運用更多貨幣政策工具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金融市場、債券市場向鄉村傾斜,讓金融體系整體發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國人大代表林水棲建議,進一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林水棲認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石。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迫切需求。但目前農村信用體系缺乏統籌規劃和管理,農村信用體系信息化建設和服務滯后,農村信用主體主觀意識不足,不利于農村信用體系的健康發展。
他建議,構建農村數字信用平臺,破解信息孤島困局,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匹配農村經濟多元化需求,鼓勵金融機構根據農村產業特點,開發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構建三維評估模板,針對產業鏈從“基礎信用(資產狀況)+行為信用(履約記錄)+潛力信用(產業前景)”多維度匹配金融產品。這種多維度的評估方式能夠更全面、準確地評估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狀況,為金融機構提供更科學的授信依據。聯合科技企業開發適配農村場景的信用評估工具包,重點解決“無抵押、無報表”主體的風控難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農村經營主體的非傳統信用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為其提供合理的融資渠道。
“構建全社會信用體系將為農村農業現代化注入新的動能?!绷炙畻J為,通過建立新型農業經營實體信用檔案庫,讓誠信的農戶獲得免抵押惠農貸款,推動鄉村治理積分制,將環境衛生、鄰里互動等納入信用評價,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用信用身份證提升特色農產品附加值,這些探索有效破解了農村金融供給不足、鄉風文明建設乏力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