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穿越湛江灣

——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紀實

2025-04-23 11:06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鄭曉暉 張朋飛

夏日的湛江海灣,艷陽高照,天藍水碧,風光旖旎。兩岸椰風習習,海灣中舟楫往來,一派繁忙景象。凌空飛架海灣的湛江海灣大橋上,車輛像流水一般穿行,奔向不同的遠方。

廣湛高鐵與湛江海底隧道

2020年6月30日,在海灣大橋東岸橋頭左邊不遠處,彩旗招展,標語醒目,人頭攢動。新規劃的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建設工程全線開工動員大會正在這里舉行。

廣湛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約401公里,線路起于廣州火車站,途經佛山、肇慶、云浮、陽江、茂名、湛江等市,終至湛江北站。投資總金額估算998億元,設計行車時速350公里,是廣東省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的高鐵項目,也是途經粵西各地市的第一條350公里時速高鐵。

以前,粵西地區交通落后,嚴重影響了本地區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即使現在交通狀況得到改善,但從湛江開車到廣州也需要四五個小時,就算是乘坐動車前往,也要3個小時。將來廣湛高鐵通車后,將實現廣州中心城區至湛江中心城區90分鐘互達。廣湛高鐵將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的高速鐵路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建成之后,將進一步促進湛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西地區區域經濟地位,在加強廣東對外合作“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廣湛高鐵要通到湛江北站,在湛江境內則必須通過湛江海灣。通過湛江海灣的最優選擇,就是建設海底隧道。采用隧道方式穿海,可以有效保留湛江灣現有城市天際線,對城市景觀影響最小;避免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也不影響航道通行;同時,湛江是強臺風高發地,過海隧道更具安全性、可靠性等優勢。2020年6月30日廣湛高鐵全線開工動員會所在地,就是湛江灣海底隧道始發井的位置。開工動員會的召開,也意味著湛江第一條海底盾構隧道要開建了。

湛江灣海底隧道是廣湛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9640米,為單洞雙線結構,其中盾構段7551米,開挖直徑14.3米,管片外徑13.8米,內徑12.6米,是我國目前獨頭掘進最長的大直徑穿海高鐵盾構隧道。該隧道具有開挖斷面大、地質條件差、建設標準高、關鍵技術多等特點,國內外可供參考經驗少。

隧道進口端位于坡頭區海東新區海川快線北側李西村附近,依次下穿東旺大道、東城西路、柏西路湛江奧體中心停車場及龍王灣路,并于龍王灣路附近下穿進入湛江灣,與湛江海灣大橋并行,于中澳友誼花園穿出湛江灣后,長距離下穿兩側建構筑物密集、地下管網密布的湛江市主干道樂山路,終至新建湛江北站。

一水曾隔天涯

說起湛江灣海底隧道始發井周邊的地方,可說是百年滄桑,令人萬千感慨!

很早以前,地處海東的這一帶區域,人們戲稱之為“天涯海角”。一面是天塹般的湛江海灣,其他三面是海汊和荒野嶺頭,交通極為不便。特別是要到對面的西岸去,寬闊的湛江海灣就是一水隔天涯。在現在的海灣大橋附近,曾有一個小渡口,有人稱之為村底渡,也有人稱之為三柏西渡。一葉小舟,載著人們驚險地穿行于海灣東西間的千重煙波里,曾經有多少小船被暴風打翻。

20世紀50年代初,開通了湛江(平樂)渡口,大碼頭代替了小渡口,平穩的車輪渡代替了小木頭船,人們可以穿著鞋從此岸渡過彼岸。

再后來,改革開放的春潮從海灣涌起,后發崛起的東風吹綠了海灣兩岸。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2006年的最后一天,住在海灣兩岸的人們經過湛江海灣大橋凌空而過對岸。

現在,過海隧道開挖了,湛江市民一想到即將可乘坐高鐵從海底深處穿海過到對岸,不禁心馳神往。

鐵軍的風采

一切都按計劃準備著,進行著。開工動員大會開過后,始發井周圍的一些臨時性設施相繼出現了。湛江海灣大橋收費站不遠處,海川快線左側,一排排鋼筋廠房的后墻上寫著“廣湛鐵路鑄精品,助力湛江高鐵新時代”“傳承鐵道兵精神,展現新時代鐵軍風采”等醒目標語。

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由領先行業的中鐵十四局集團施工。該公司隸屬于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建筑企業,也是國內大直徑盾構和水下盾構隧道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骨干和龍頭企業。

這是一家實力雄厚享譽中外的企業,全稱叫作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組建于1948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四師。這支英雄的部隊曾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超大直徑盾構施工技術是中鐵十四局集團近年來著力打造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初步奠定了它在國內超大直徑和水下盾構隧道工程領域的領軍地位。中鐵十四局集團承攬建設了南京長江隧道、世界最大的單管雙層盾構隧道——揚州瘦西湖隧道、國內第一條海底地鐵盾構隧道——廈門地鐵跨海隧道、世界首條特高壓GIL綜合管廊過江工程、京沈客專望京隧道、南京地鐵10號線長江隧道、蘭州地鐵黃河隧道、濟南黃河隧道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工程。先后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魯班獎、詹天佑獎、國優金獎等大獎。湛江灣海底隧道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施工,足以令人放心。

“永興號”始發

驕陽從海面噴薄而出,霞光染紅了碧波蕩漾的湛江海灣,湛江海灣大橋上,一輛接一輛的各種車輛,似乎奔跑得更加歡快,南國濱城湛江,充滿著生機,洋溢著熱情。

2021年6月28日,湛江灣海底隧道迎來了一個重要節點。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永興號”盾構機正式始發,這標志著隧道建設進入了盾構段主體施工的節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湛江灣海底隧道的穿海利器就是“永興號”盾構機。盾構機是一種隧道掘進的專業工程機械,被廣泛應用于地鐵、鐵路、市政等大型工程,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盾構的施工法是掘進機在掘進的同時構建(鋪設)隧道之“盾”(指支撐性管片),它區別于敞開式施工法。

盾構機,相當于一臺超級智能機器人,由刀盤、盾體、后配套三大部分組成,集隧道開挖、襯砌一次成型,自動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對沉降控制標準高,安全、節能、環保于一體。盾構機的頭部,是布滿刀具的圓形轉盤(刀盤),旋轉的刀盤在推進油缸的推動下向前切削隧道開挖面的土體,刀盤切削的泥土沖刷落入開挖倉底部,再經攪拌器以及泥水循環,配置兩路泥水管路,進漿和出漿管路,泵送至地面泥水分離場進行沉淀或篩分處理。推進油缸每前進2米時,就停止推進,進入拼裝模式。盾構機掘進、拼環,循環往復,環環相扣,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隧道。

擔負開挖湛江灣海底隧道的“永興號”盾構機總長147米,總重3600噸,總裝機功率7800千瓦,光是頭部轉盤的一把高約40公分直徑約20公分的圓柱形刀具就重幾百公斤,整個盾構機刀盤配備了112把固定式刮刀、59把常壓可更換刮刀、32把固定式先行刀以及12把周邊鏟刀等共計不同功能的227把刀具,采用伸縮式主驅動,最大扭矩43156千牛,加強設計達到最佳配置,提高掘進效率。

“永興號”盾構機像一條鋼鐵巨龍,每天以10-12米的速度,不停地向海底掘進。隨著盾構機往前推進,那些預制的“盾”(支撐性管片)便被運到隧道里。這些預制件,形狀就像一塊塊彎彎的“盾”,每環管片由10塊管片構成,采用“7+2+1”的10分塊設計,即由1塊封頂塊K,2塊鄰接塊B和7塊標準塊,共10塊管片構成完整的一環,即一個圓形結構。每一塊成型管片寬2米,厚0.6米,重約13噸,通過喂片機輸送至管片拼裝機正下方。管片由管片運輸吊機和喂片機持續供給,管片經管片運輸吊機和喂片機輸送至拼裝機下方后,由拼裝機起吊逐片安裝。在安裝區域推進油缸臨時回縮,為新的管片安裝提供足夠空間。管片安裝位置精確到毫米,安裝完畢后立即推進油缸定位,隨后使用螺栓連接完成,最后封頂塊將從前端插入安裝。這一塊塊管片通過盾構機拼裝手分別被安放到兩邊盾構機內壁上,再被巨大的螺栓連接固定。每拼裝完成一環,即拼裝完成10塊管片,就是往前掘進了2米。說拼裝完成了多少“環”,就知道掘進的進度了。內墻“貼”上了“盾”,盾構機繼續往前推進。這時通過管道輸送來的砂漿混凝土就被填在管片外部的間隙,充實機械“盾”留下的空隙,達到止水填充加固的作用。與此同時,進行箱涵安裝。箱涵是盾構隧道的預制構件,為進入盾構隧道內的車輛提供運輸通道,且中間箱涵安裝后才可進行邊箱涵的施工,澆注混凝土蓋板,增加通車面積。箱涵單塊體積較大,縱向長度2米,且與管片環數相對應,同時箱涵也作為日后通車、逃生通道使用。

鋼鐵巨龍鬧海

當你走進盾構機的內部時,就感到巨大的震撼,仿佛走進了一座巨型高科技機械堡壘。隧道內干凈整潔,燈火通明,安全文明施工程度高,各式各樣的機械及水電設備嚴絲合縫,精密運行。左前方有個控制室,安裝著很多儀器顯示屏,有著數百個按鈕,掌控著盾構機的運行。現場工作人員不多,控制室內只有4個人,分別進行盾構機的各項操控以及密切關注各種數據,進行記錄分析。控制室附近,還裝有爬梯,在上方形成工作平臺方便盾構拼裝手拼裝管片。控制室外也只有幾名機修管理人員,負責對各種設備的巡視檢查。盾構機尾部則不時開來一輛砂漿罐車,負責運送盾構機所需的砂漿。這個時候,站在超過四層樓高的隧道內,你不由得驚嘆科學的力量。隧道井下分布在不同崗位的人員也僅有34人,操控著這條巨大的鋼鐵蛟龍,負擔起這么浩大復雜難度超高的工程。看到這個,我們感慨萬千,不禁為祖國“基建狂魔”的稱號感到自豪。

當然,開挖海底隧道這么巨大的工程遠不只隧道內那34個人在工作,地面上還有眾多的部門,600多名施工建設者在不同崗位為開挖隧道日夜不停地工作著、服務著。攪拌運送混凝土、制作輸送預制件、保證水電供應、物料運輸等,哪一個部門都不能缺,哪一道工序都不能少,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就像把盾構管片牢牢連接的螺栓,一顆也不能少。

穿越主航道

湛江灣主航道為湛江灣海域最重要的海上運輸線,將要通過的湛江灣海底隧道主航道段長195米,是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中的一級風險源,也是整個海底隧道穿越的最深處,此處最大水深20.8米,最低點覆土16.7米。從海底再往下20多米處,才是“永興號”的工作場所。湛江灣主航道下水壓更大,最大水壓6巴,相當于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承受6公斤,也就是一箱12支裝礦泉水壓在一個指甲蓋上的壓力。盾構機在海底最低點長距離掘進承壓性能面臨巨大考驗,施工難度和風險多高。同時,隨著掘進里程的延伸,在海底超長距離掘進條件下物料運輸、刀具磨損換刀、泥漿管路防爆、盾尾密封安全、長距離通風等技術難題都需要逐一破解,而每一個都不是容易破解的。

這195米主航道段,就像一只攔路虎,虎視眈眈地蹲在前面。但中鐵十四局建設團隊滿懷信心,經驗豐富,再加上遠在南京總部的專家坐鎮,建設者們毫不猶豫地向目標繼續奮進。

為順利實現“永興號”盾構機穿越湛江灣主航道,項目組邀請盾構專家把關研討技術方案,確保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擾動完成盾構下穿任務。項目加強海上監測與洞內監測,實行24小時領導盯控,在穿越主航道期間,廣湛公司、中國鐵建總承包部、河南長城監理單位以及項目部形成聯動機制,制定嚴密的施工方案和應急處置方案,強化過程安全質量管控,并通過智慧指揮中心實時監控湛江灣主航道各項數據和“永興號”各項參數,確保安全平穩穿越主航道。

作為湛江灣主航道,這一段水面水深流急,波翻浪涌,鷗鷺翻飛。大大小小的船只,來來往往,片刻不停,一片繁忙。盾構機頭部的轉盤飛快地轉動著,盾構機穩穩地往前推進,一環一環的管片準確無誤拼裝,砂漿混凝土填充著管片外的空隙。隧道外上方的船只,根本不知道水下40米處正有著一條“鋼鐵蛟龍”在不斷掘進。

經19天連續鏖戰,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永興號”盾構機攻克最大難關,順利穿越湛江灣最深處的主航道!

“永興號”盾構機這條鋼鐵蛟龍,在“鬧海”期間,對湛江灣主航道未造成任何影響,標志著湛江灣海底隧道成功攻克了新的技術難關,取得進展性突破,可喜可賀。

隧道外,工地上,一位頭戴安全頭盔身穿工作服的人,正帶著一群來訪者走進整潔的辦公室。他叫房慶海,中鐵十四局集團廣湛高鐵站前一標項目外協副經理,一位山東漢子,高高的個子,堅毅的臉龐,有幾分梁山好漢的風采。他邊走邊說:“我們的施工隊伍傳承著鐵道兵的精神,有著鐵軍的風采,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我們上下一心,團結協作,互相支持。隧道挖掘需要什么,地面的部門就提供什么,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一分鐘也不耽擱。”言語間流露出一股豪邁之氣。

滔滔滾滾的湛江海灣上,百舸爭流,不改它繁忙的景象。

【鄭曉暉,廣東湛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朋飛,山東巨野人,現任中鐵十四局廣湛鐵路站前一標項目部政工部長。】


編輯:林霖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N城聯動春季招聘活動(成都站)新聞發布會舉行
  • 榮耀五度加冕!湛江吳川國際機場再攬“服務質量優秀機場”殊榮
  • 這云 這海 這城
  • 這海島 風情濃
  • 這展館 記鄉愁
  • 杭州赴湛江開展文旅演藝主題推介活動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