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5月2日—3日,“探秘醒獅非遺,傳承嶺南文化”非遺醒獅研學活動在湛江市文化館(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行。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據悉,本次活動是全省“創建助力‘百千萬’——文明鄉風潤南粵”系列活動之一,由湛江市文廣旅體局主辦,湛江市文化館(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湛江市藝術活動中心和赤坎區寸金街道辦事處協辦。其以“探秘醒獅非遺魅力,傳承嶺南文化精髓”為主題,聚焦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遂溪醒獅,通過“觀、學、悟、踐”四個環節,深入感受醒獅文化的獨特魅力。此次活動也是廣東“文化館服務宣傳月”活動之一,是湛江市文化館試行團隊預約開放的首次實踐。
活動中,湛江遂溪龍灣醒獅團驚艷亮相,先后為研學團表演了《六獅賀喜》《鼓樂震天》等,精彩的表演讓現場氣氛瞬間沸騰,引得孩子們一陣歡呼。據介紹,“遂溪醒獅”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曾先后多次代表湛江走進央視、走出國門,多次在全國乃至國際比賽上獲得榮譽,成為湛江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遂溪也被譽為“中國醒獅之鄉”。聽完對遂溪醒獅的介紹,研學團迫不及待地來到舞獅身邊,學習舞獅動作,就像一群活靈活現的小獅子,充滿蓬勃朝氣。
接著,研學團懷著滿滿的好奇,走進市文化館,在該館的數字館、傳習所、實物館開啟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市文化館內羅列了許多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讓孩子們興奮地討論起來。
研學團還投入到充滿創意的獅頭制作DIY環節。在非遺傳承人李祖杰的指導下,孩子們輕輕拿起白色的獅頭,化身小小藝術家,為獅頭添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從震撼人心的醒獅表演,再到創意迸發的手作體驗,醒獅化作躍動的鼓點和指尖的色彩,烙印在每個孩子心中。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